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6月1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新创企业风险缺口的识别与融资融智管理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提升农商银行基层支行日常监督效能的思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 作者 高红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作为根植“三农”客群、营业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广、辐射范围最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服务优势和金融职能,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乃至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存在服务能力不专、发展水平不高、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同时,“三农”金融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有待适配、“三农”金融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有待同步、“三农”金融服务深度与服务广度有待拓展等涉及均衡性、充分性、全面性的矛盾也亟待化解。为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金融机构特别是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经营发展方向。研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途径与策略,对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服务乡村振兴可采取的服务机制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始终以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高效性、专业性、适配性和普惠性为目标,在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进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金融“活水”。

实施“网格化”金融服务,确保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按照服务辖区逐村组、逐区域划定营销网格,确定客户经理包片责任,逐网格定期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不断深化“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难在网格解、情在网格结”的“网格化”金融服务机制,确保金融服务全覆盖。

实施“名单制”精准营销,确保金融服务高效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建立省、市、县重点项目和公用事业类客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客群名单;同时,确定客户经理包户责任,逐户定期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名单制营销、责任制落实、项目制推动、联席制沟通”的“名单制精准营销”机制,确保金融服务高效化。

实施贷款专营金融顾问机制,确保金融服务专业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着力在产业集中、客群特征明显的区域,设立“贷款专营”网点,建立专业营销团队,确保金融服务专业化;同时,设立“金融顾问”,开展定期“进村住社”“入企入户”,保障金融服务需求“摸排到位、政策宣传到位、信贷支持到位”;实施“阳光信贷”、限时办结和集中审批机制,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健全信贷产品服务体系,确保金融服务适配化。结合借款人类型、年龄、经营情况、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要素;通过创新产品,形成覆盖城区、县域及乡村的信贷产品体系。如面向农户,推出“纯信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出专属产品,解决其数据匮乏、财务不规范难以获贷的难题;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创新合作模式,推出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的“政银担保”信贷产品,解决担保难、担保贵的问题。

充分传导普惠金融理念,确保金融服务普惠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配套机制,真正实现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普惠。如实行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差异化管理,减免客户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登记过户等费用,充分使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实贷款奖补、利率贴息、延期还本、税收减免等纾困政策,为客户最大程度降低综合服务成本,保障金融供给充足。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服务乡村振兴可拓宽的服务渠道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在“数字化+场景化+普惠化”发展协同方面下功夫,立足科技发展,强化金融创新驱动,在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方式、深化科技赋能中提升金融服务可感、可得。

聚焦“数字化”,深化数字普惠贷款服务体系。要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为目标,面向农户、城镇居民及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等客群;通过营业网点、“金融e站”等物理渠道,以及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二维码“扫码申贷”等电子渠道,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以便捷高效的数字普惠贷款,缓解县域及乡村“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投放难、风控难”等痛点问题,实现“零干预、线上化、纯信用、随申随批、快速办结、‘7×24小时’自助办理、安全便捷”的“在家”信贷服务。

聚焦“场景化”,深化场景金融生态服务体系。要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逐村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建强以客户经理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员”、以村“两委”为代表的“金融联络员”和以商户为代表的“金融协办员”队伍,搭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或微信小程序,嵌入“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物业”等为代表的场景金融服务,丰富“金融+N”综合服务全场景生态圈。

聚焦“普惠化”,深化综合化一体化服务体系。要以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不断强化“远程银行”、物理网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以及客户经理队伍等渠道建设,形成“‘远程银行’服务时时在线、智能化物理网点覆盖城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覆盖村舍、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到户”的全覆盖、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保障“三农”及小微客群充分享受到批量化、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户户通”。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服务乡村振兴所支撑的内核动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以“服务客户最大化”为目标,持续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延续传承“三同”情怀、“三水”精神、“三勤”作风、“三铁”要求,充分发挥“广覆盖、纵深化”的基础金融服务优势和与客户共生共荣的鱼水深情,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金融保障。

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就是巩固深化基层信用社和基层党组织“双基联动”机制,全面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业务发展优势,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就是促进党政部门与金融机构“双向联动”,共同将“名单制”精准营销、“网格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融e站”“送金融知识下乡”、数字普惠金融、贷款专营等工作做深做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秉承“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情怀。“同吃”是与群众交朋友、听想法、知实情;“同住”是与群众聊天、谈心,最大程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同劳动”是到田间地头,从思想感情上接近群众,从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为科学施策提供准确的现实依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秉承“三同”情怀,要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扬“一头露水、一身汗水、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是农信人艰苦创业、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发扬“三水”精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实事才能接地气,求实效才能有底气。全国农信人俯下身子、甘于吃苦,为每一位客户忙碌,为每一次走访奔波,为每一次服务晚归,这是极其珍贵且需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更是服务乡村振兴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力行“手勤、嘴勤、腿勤”的“三勤”作风。“手勤”是善于思考、善于灵活、善于改进,真正为客户找准问题、做实措施、解决困难;“嘴勤”是善于与群众交心,服务贴近群众诉求;“腿勤”是充分掌握群众实情,摸清群众需求,真正解群众所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力行“三勤”作风,就要走千户、进万村、早出晚归、主动作为,服务本地、下沉重心,全力做好“支农支小支实”的“三篇文章”。

践行“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要求。“铁账本”是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有效防范法律和道德风险;“铁算盘”是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增强核算管理意识;“铁规章”是提升制度管理和执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践行“三铁”要求,坚守行业规范、坚定文化自信,严明纪律规矩、严控金融风险,提高合规意识、提升风控能力,为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农信力量”。

(作者系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乡村振兴部总经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