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7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学思践悟新思想 “金融为民”葆初心 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商银行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农商银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宁国农商银行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 作者 李铭权

在推进农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高效的审计人才培养路径是农信系统审计队伍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广东省农信联社围绕“人才兴审”理念,不断创新审计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科学、可持续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专业化金融“审计铁军”,为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广东农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人才保障。本文以广东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路径为例,介绍农信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其他省份农信系统的审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广东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一)建立“以审带训”培养机制,让审计人员有机会到更高水平的审计机构学习。针对辖内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现实情况,广东省农信联社建立了审计人员“以审带训”的培养机制,制定了“以审代训”审计人员管理规定,明确“以审代训”选拔与培养、工作职责、日常管理等要求;通过“每年从辖内农商银行选拔一批审计人员,每期培养两年”的方式,将从辖内农商银行选拔的审计人员派到广东省农信联社“一部五中心”开展高强度、高压力的“以审代训”培养。经过两年的培养,大部分“以审代训”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练就了“三门功夫”,成为了“三全人才”。“以审带训”培养机制实施以来,广东省农信联社为辖内农商银行培养和输送了200多名审计业务骨干。这些“以审带训”人员培训期满返回农商银行后,已成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业务骨干,显著提升了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水平。

(二)实施审计业务“导师制”,让审计人员“学有所依”。发扬“传帮带”的优秀作风,广东省农信联社选出在行业审计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审计骨干担任导师,“一对一”对“以审代训”人员进行两年的岗位带教,帮助“以审代训”人员快速补上“缺项”、接齐“短项”、解决“弱项”。在业务技能方面,通过制定学习台账,由导师每周带领“以审代训”人员学习审计指南及各项制度,通过交流心得、释疑解惑,共同提高业务知识能力水平。在审计实务经验方面,采取“导师+学员”的搭配安排审计项目,由导师担任项目组长,学员担任主审、组员,通过“导师统筹指挥、学员执行反馈”的方式,由导师负责“把方向、压担子、控质量”,学员负责“严执行、速反馈、快提升”,促使学员在实战中快速适应审计工作的常态,熟悉各项业务流程,掌握各项审计技能。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对导师和学员进行“捆绑式”的考核,以“考核保障导师制”的确保执行落地。

(三)拓宽审计培训渠道,提升内外部培训的广度和深度。近三年来,广东省农信联社辖内各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外部”“线上+线下”等方式共组织开展审计培训400多期,培训设置了政治理论、审计实务、大数据审计等系列课程,在自主设置课程,开展系列内部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对标国家审计培训要求,积极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以下简称:审计署)及广东省审计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审计署、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及国内高校的审计行业顶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如在审计署北京怀柔培训基地举办审计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首次创新采用“直播+片区集中”形式举办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审计中层人员、骨干培训班,通过审计领域的专家授课,切实做到培训内容全覆盖、培训对象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内辖农商银行内外部审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四)创新打造“审计实验工场”,推进审计人才培养“智能化”。为改变当前审计人才培训基本为“讲学式”,学员参与性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广东省农信联社积极创新审计人才培养理念,运用VR、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打造了高度仿真、“沉浸式”、全景模拟线上化智慧培训平台——“审计实验工场”。在国内,广东省农信联社“审计实验工场”是首次将MR 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审计培训的落地案例,是一个创新的开端。通过“3D视觉+互动‘沉浸式’”,使审计人员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通过前沿MR混合现实技术,在业务工作环境叠加虚拟影像,模拟出高度仿真的业务实训场景,实现了理论与实操的高度融合、审计培训与审计工作的具体场景相结合,不仅提升审计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受训人员的专注度,而且真正做到理论培训和业务实操相结合,提升了审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特色化人才培养效果。

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顶层制度及机制设计,“制度化”推进审计人才培养。省级联社应深入贯彻“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总体要求,主动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审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审计人才培养的制度办法,建立审计人才培养规划和培养机制。在培养目标方面,要突出政治标准,着力塑造审计人员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在培养机制方面,可借鉴广东省农信联社“以审带训”的做法,建立省级联社与辖内农商银行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的上下联动机制;通过从辖内农商银行选拔审计人员到省级联社审计机构开展高强度、高压力的培养,快速为辖内农商银行培养“能数据分析、能查出问题、能写好报告”的“三全人才”。

(二)完善培训措施及培训渠道,“精细化”培养审计人才队伍。省级联社审计机构及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应及时检视审计人才培养措施的有效性,要锚定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审计人才培养实效。在培训措施方面,可借鉴广东省农信联社“导师制”的措施安排,也可以采取审计业务研究小组、专题培训、每周一主题互讲互学、业务研讨、案例剖析、审计成果总结等多种培训形式,多举措强化审计人才培养效果。在培训渠道和内容方面,要注重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结合,提升审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培训方式及技术方法,“智能化”推进审计人才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人才培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2022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银行业智慧教室框架与构建总体方案》,为银行业“智慧教室”的整体框架和功能提供了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省级联社和有实力的农商银行可结合自身审计工作的实际,探索运用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沉浸式”教学和培训。可借鉴广东省农信联社“审计实验工场”的建设模式,打造适合自身的“数据化”审计培训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化”审计培训平台培训成本低、培训标准化、培训效果好的优势。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信联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