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创新变革的共识,其风控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本文试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风险防控作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目前依然是银行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其特性包括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复杂性。在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正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一转型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革新风控模式,进而实现信用风险的智能化识别、精确检测以及高效应对,以持续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尽管各家商业银行在构建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精确度与管控力度。然而,当前体系下仍面临若干挑战。具体而言,在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中,未能全面考量银行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业务创新与风险防控双重要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在智能化、规范化以及全链条整合等方面还需深化与完善,以期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风控人员综合能力
1.强化风险专业判断力。银行风险防控具有独特性,数字化手段虽有其价值,却无法替代专业风险评估与判断。为此,商业银行应着重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实施前置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持续监测和分析市场动态、客户行为及内部运营状况,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点;同时,深化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和把握,优化授信审批流程,确保决策基于全面、深入的行业洞察,从而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
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岗位和级别专业风控人员的需求,设计针对性培训计划,强调风险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并通过实操性演练提升团队应对风险的能力,激发风控团队的活力;同时,构建以风险防控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确保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共同构筑坚实的风险防线。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需采取多维度、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措施,既依赖科技手段的支持,又注重人本管理和文化建设,以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效能。
2.提升数据思维能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应积极培育数据素养能力,精熟运用数字化工具,包括构建数据承载体系与平台,借助工具与数据标记,实施数据采集、模型构建与分析,以生成洞见性结论,进而将其应用于风险管理流程中。此外,数据思维理念强调闭环管理认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全链条实施过程中,实现有效监控与稽核。
(二)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推进风险防范流程标准化
1.数字化背景下的制度设计。一是聚焦于顶层规划。商业银行要构建全面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管理体系,以实现制度的全周期性管理;同时,应设立相应的传导机制,确保风险偏好与投资组合管理的协同运作,具体指导授信集中度与产业政策等关键领域。二是秉持科技伦理导向。商业银行要加强数据获取与应用规范的制度设计,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分配与风险防范应对策略,从而营造一种内控与外控相辅相成的良性生态。
2.明确和规范风险防范流程。商业银行要构建数字化信贷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旨在明晰核心风险流程并促使其标准化运作;同时,强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此举旨在实现从欺诈防范、信贷申请、外部数据整合、政策与规则实施、模型运算到自动化审批的全程“线上化”与数字化转型。自用户登录商业银行系统那一刻起,每一环节均借助算法进行精准计算与匹配,以显著提升审批速度,打造决策快速高效且用户无感知的核心优势。
(三)完善协同机制,实现数据共享
在构建商业银行数字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时,应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将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全面融入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平衡用户体验,确保风险控制策略与业务活动、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竞争力并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亟须加速推进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以构建全面集成的前中后台系统架构。此举旨在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数据化转换,确保原始录入数据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实现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即确保重要数据能够持续迭代更新,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与决策制定过程。通过这一策略,商业银行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业务处理与管理效率,还能增强决策的精准性和响应市场的灵活性,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构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化管理体系在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化、数字化、规范化与智能化方面具有核心价值。展望未来,商业银行要强化技术创新、深化实践探索与提炼经验教训,持续提升信用风险管控的精确度与有效性,确保其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