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农村金融,它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宣传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农村金融机构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需具备更为完备的能力,特别是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个方面不断提升,以此更好地履行职责,助力乡村振兴。
增强脚力 夯实调查研究根基
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走向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前沿,探寻服务“三农”的鲜活故事,精准把握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与金融困惑,进而为其发声助力。唯有真正贴近基层,才能切实洞察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趋势,为新闻报道提供生动的一手素材。只有放下身段、沉下心来、深入实际、了解实情,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创作出贴近实际、充满生机的作品,给人以借鉴与启示。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深入基层有助于密切与一线员工以及农户的情感联系,使宣传工作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增强眼力 提升观察判断水平
观察和判断事物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日常功课,而能否敏锐洞察、精准预见事物,判断是否准确,对工作成效影响深远。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发现与鉴别,如同中医“望闻问切”般细致入微,善于把握大势、谋划大事,既能看到众人所见,又能发现他人未察觉之处,着力提升发现“真善美”的能力、捕捉主旋律的能力、感知正能量的能力,以及发掘担当时代重任新人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积极推动股权改制,向农商银行转型。改制有助于激发经营活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可有效化解历史包袱;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实力雄厚的大股东,能助力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引导现有股东积极增资扩股,适度提高资本集中度,可增强股民对改制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农商银行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不良贷款上升、员工道德风险突出、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农村金融新闻宣传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及时察觉这些变化,灵活调整宣传策略;同时,密切关注农村金融市场风险,提醒农村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增强脑力 强化思考分析能力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一项脑力劳动,增强脑力是职责所需。这一脑力集中体现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发现问题不仅要关注表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抓住关键,把握规律。
以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冲击为例,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面对汹涌的金融浪潮,农村金融机构应摒弃“做大做全”的传统模式,追求内涵式发展,做专、做精、做细、做透;在业务结构上,实施资产多元化战略,提高零售业务比重,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平衡信贷、资金和中间业务发展,向混业经营转型;同时,摒弃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能力,提升资本与资产使用效率。农村金融机构还应持续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先进管理系统,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产品,毕竟科技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此外,增强脑力还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此,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国家农村金融政策方针,掌握金融业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以便为农民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和建议。
增强笔力 锤炼语言文字功底
新闻宣传工作者是新闻舆论工作战线的“战士”,肩负着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重任,这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练就过硬本领,写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知识广度与精神高度的文章,才能不辱使命。增强笔力,关键在于改进文风,而文风反映作风,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以优良文风塑造良好作风,摒弃空话套话,反对形式主义,多创作深入浅出、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做到让人喜闻乐见、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增强笔力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需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金融政策和业务知识,使受众轻松理解并接受;同时,注重文字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发受众对金融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总之,农村金融机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村金融事业发展;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