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2月2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拓展金融市场业务的建议 银行“开门红”中的机遇与挑战 加强金融企业作风建设的思考 绿色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践 ——以凤冈农商银行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金融企业作风建设的思考

□ 作者 林旺

金融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支柱,其运营效能与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固与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查阅总结典型案例、实地走访、个别交流等方式,对金融企业“四风”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培树新风正气、推动作风能力提升、深度融入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当前金融企业“四风”问题主要表现

(一)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形式主义在金融企业中主要表现为过度追求考核目标,忽视市场、风险以及员工实际能力,为了完成“亮眼”的考核目标,设定不切实际的任务,只看重数字增长,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和市场变化。官僚作风则与形式主义如影随形,表现为决策过程缓慢、效率低下以及对下级员工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出现“既要这个,又要那个”的情况,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企业的运营效能和风险管理水平。

(二)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业务宣传费列支、公务用车管理、餐费报销和业务招待标准等方面存在廉洁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例如,公务接待费用报销管理有待加强,费用开支真实性审核与发票手续合规性审核分离,缺少有效监督;往往只关注报销审核关口,主要从流程合规性、经费额度上把关,没有具体关注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致使拆分报销、虚构事由报销问题时有发生;公务用车管理、餐费报销等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存在廉洁风险。

(三)存在“风腐一体”问题。长期以来,金融腐败问题多集中于信贷审批、贷款发放环节,但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科技信息系统集中采购、代销业务准入等业务逐渐成为金融企业风腐交织、易发多发领域。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例,由于不良资产的重组、减免、非诉讼催收等均由银行作为发起方在内部完成,处置方案的拟定、定价、司法追索等流程也是由银行主导发起,从而使得银行工作人员在诸多方面存在“寻租”空间,尤其是利用职务便利或掌握的核心处置信息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好处费,成为近年来金融腐败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金融企业“四风”问题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缺失。虽然受党培养、教育多年,但是仍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薄、初心使命缺失、纪律意识缺乏;存在特权思想,“人前常讲守纪之理,背后常干违法之事”,理想的螺丝没有拧紧,信念的扣子没有系牢;组织的谆谆教诲抛诸脑后,无视纪律规定不收敛不收手,变着花样规避监督,背离了党的宗旨,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纪法意识淡薄。“重合规、守纪律、讲规矩”是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底线,也是红线、高压线,“轻触则伤、重触则亡”。尽管天天讲、反复谈,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当成耳旁风,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无动于衷、不以为然,员工纪法意识、合规意识淡薄问题十分突出。在当前“强监管、严监管”的严峻形势下,个别干部员工还没有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主基调的深刻意义,思想深处仍然缺少合规意识和规矩意识,无视规章制度,纪法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严,侥幸心理严重,自我感觉做得隐蔽、藏得很深,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或认为“小错不是错”,不讲制度、不讲规矩,肆意违反行为底线;个别干部员工受外界诱惑和利益驱使,突破道德底线,违反行业禁令,肆意乱为,谋取私利。

(三)作风不严不实。个别领导干部对待工作抱有应付了事的看法,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如对员工行为风险排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按照规定的排查手段和形式开展排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流于形式;或是由于私心作祟,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看法,除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形成了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浮于表面的错误导向。

纠治“四风”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四风”问题与腐败相互交织、互为表里。近年来,金融系统案例通报中有不少都是“由风及腐、由风变腐”,最终导致违纪违法的典型,不少被查处的干部往往都是从一顿饭、一瓶酒开始腐化堕落,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各级金融企业及从业者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性,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严要求和硬措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聚焦“关键少数”,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关键少数”担负着关键责任,“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好关键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着力防范和查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各级金融企业应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作风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各级金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既要带头落实相关规定,又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发现违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行为,在问责追责违纪违规人员的同时,严肃追究各级党组织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倒逼相关责任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以“五看五查”为标准,持续加大日常监督和精准执纪问责力度。各级金融企业要综合发挥内外部监督力量作用,加快构建纪检监察机构牵头的综合监督治理工作机制,以“五看五查”为标尺,聚焦选人用人、资产处置、费用列支、招投标、集中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查纠“奋斗精神不强、作风浮漂、执行落实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的“污染源”。要注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同时,要持续强化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问责处置,深挖金融业务违规问题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对发现的以贷谋私、损公肥私、靠企吃企、亲清不分等违纪违法行为予以严惩,不断清除影响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和病毒,推动作风的提升。

(四)深入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构建“亲”“清”对外交往关系。各级金融企业要积极深化源头治本,以打造廉洁金融文化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廉洁警示教育基础作用。要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持续用好“身边人”“身边事”,分级分岗位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教育干部员工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正确交友,纯洁“朋友圈”、净化“生活圈”,准确把握公务交往与非公务交往的界限,把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客户“零物质往来”当作一条铁律,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全力构建“亲”“清”对外交往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