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3月1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两会特刊 党建执笔 擘画助力乡村振兴新蓝图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执笔 擘画助力乡村振兴新蓝图

□ 作者 董伟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作为河南新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我深刻认识到,这份文件既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更是金融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坚守服务“三农”宗旨,立足本土,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等服务县域经济的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做大零售、做强小微、做优资金、做透乡镇、力拓县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截至2025年2月末,新安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71.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5.14 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6.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95.71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1.49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在2月业务综合考核中位居省市农商银行系统前列,真正做到了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深化共建行动

拓展发挥“党建+金融”优势

近年来,新安农商银行严格按照河南农商银行党委的部署安排,深化“百名党员进百村入百企行动”,开展“党建+金融”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党员包村制,开展机关干部包村行动,全方位参与到各村的党建共建、授信、用信等金融服务工作中去,全力助推各村“五星党支部”创建;重点走访、支持劳模、英模、五好家庭、共同致富带头人、在外经商人员、退休人员等人群,持续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樱桃、菌菇、牛羊养殖、文旅等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客群、重点村、重点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新安农商银行不断丰富共建内容和共建群体,主动联合各村“两委”、居委会、社区、企业等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普及征信知识、介绍普惠政策、开展反诈骗知识宣讲等,不断满足群众生活、生产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各职能部门深化和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及乡镇党委等合作单位的共建,进一步丰富共建内容,不断拓展共建的领域,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扩大农商银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

新安农商银行全面落实河南农商银行“1+2+3+N”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紧盯“8040”目标,聚焦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特色产业等领域,持续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强化“银政”合作,累计签约1个街道、10个乡镇、311个行政村,签约率达100%,基础信息采集率达98%,授信户数1.8万余户,全面开展整村授信,有效解决广大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设定每周二为全员驻村营销日,各支行以小村1周,大村2—3周的活动频率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有效开展,深入企业、商圈、社区、镇村,大力推进河南农商银行推出的线上“金燕e系列贷”“科技贷”“合家好”等先行示范信贷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覆盖率;与铁门、李村、磁涧等乡镇达成协议,建立了8个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与青要山、龙潭大峡谷景区、黄河神仙湾大河风云景区等相关文旅酒店、民宿建立合作,推广乡村振兴“民宿贷”,并向黄河神仙湾大河风云景区投放首笔贷款230万元,解决其资金压力。

新安农商银行支持以天兴生态园等实体小微、千唐红5G辣椒、大粒樱桃等“两红三优”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存款、贷款、开卡、绑卡、结算、中间业务等“一揽子”综合性业务,实现增户扩面;以新安县餐饮协会为试点,打开城区网格化授信工作新局面,不断扩大授信用信范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

新安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建立工作机制与组织架构,积极对接,筹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工作专班;匹配专项信贷产品,给予专项利率优惠,优化产品服务流程,提升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确保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与新安县农业农村局对接,以辖区内的种植养殖产业链为抓手,调研种植养殖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与县域内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积极对接,与园区内百余家企业进行对接,进一步优化“政银企”关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聚焦产业兴旺

扶持现代农文旅产业体系发展

该行积极发挥本土银行优势,将金融服务“农文旅”产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振兴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与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战略合作,聚焦新安“两红三优”(辣椒、樱桃、优质林果业、优质中药材、优质食用菌)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北部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一带一城一园区、东部一沟一域一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支持“农文旅”产业发展升级、融合创新,让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像空气和水一样融入百姓的生活,促使乡村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实现产业、文化、生态、旅游的互促共赢,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石泉山舍”民宿位于新安县正村镇石泉村大河田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创建伊始,新安农商银行深入实地多次调研,为该项目精准注入280万元金融“活水”,使其逐渐发展壮大。随后,“石泉山舍”民宿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通过整合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蹚出黄河流域乡村“农文旅”融合升级的新路子,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三方共赢的新局面。截至2025年2月末,“石泉山舍”民宿共接待周边旅客9000多人次,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为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加收入13万元。“石泉山舍”民宿内设客房、餐饮、咖啡书吧、茶室、户外休闲区、聚会草坪、烧烤广场、配套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四位一体健康休闲旅游,引导人们放下杂念,来到大自然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做到人和自然的真正融合。

在该行的大力支持下,正村镇的“石泉山舍”、石井镇的“蝶梦山居”、南李村镇的“黄土泊宿集”等一批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宿产业集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特色民宿品牌形象更加鲜明。一批精品民宿在青山绿水间“百花齐放”,成为新安“农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截至2025年2月末,新安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6.7亿元,农文旅产业贷款25.04亿元,特色农业产业贷款3.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企业、客户的一致好评与认可,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金融机构先进单位、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突出贡献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蝉联省级文明单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

勇立潮头破浪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新安农商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河南农商银行“123456”工作布局,紧盯县委“23346”发展战略,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管金融、筑牢魂红,注重业务提升、确保根红,强化队伍建设、练就苗红,实施合规立行、锻炼身红,培育企业文化,滋润脉红,用“五红”绘织党旗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现代化新安建设新局面,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贡献农商银行力量。

(作者系河南新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