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4月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赤壁农商银行搭建“数字食堂”系统 为“智慧校园”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广东农信构建金融服务网络 深耕“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养老金融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机遇 绍兴瑞丰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 首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落地 图片新闻 金融“活水”润乡村 共绘振兴新蓝图 ——阿坝农商银行马尔康支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农信构建金融服务网络 深耕“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作者 谢莉莉

长期以来,广东农信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工作部署,全面对接“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构建“全省一盘棋、县镇村一张网”金融服务网络,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今年2月末,广东农信“百千万工程”贷款余额达6465亿元,同比增长34.8%,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产业端发力

支持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农信抢抓农时,全力支持春耕备耕。截至目前,广东农信春耕备耕领域贷款余额383亿元,同比增长14.6%,“米袋子”“菜篮子”等农业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06亿元,同比增长22%,服务涉农企业及农户8.7万户;成立23个海洋特色支行,优化升级“海洋牧场贷”系列信贷产品,渔业贷款余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3%,服务4.6万家涉渔经营主体。

广东农信投放制造业贷款余额2051亿元,同比增长9.1%,有力有效支持“制造业当家”;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14家,科技贷款余额706亿元,同比增长8.7%;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47亿元,同比增长46.2%,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抵押难题,支持传统产业“向新提质”。

广东农信累计牵头建设163个“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全面开展“移动支付下沉乡镇惠万家”专项营销活动,着力提升相关商户的经营质效;启动“星火贷”普惠金融扶持项目,为县域批发和零售业、个体工商户降本增效,打造乡镇兴旺的商业圈。截至目前,广东农信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970亿元。

从资源端发力

全方位构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广东农信选派2.8万名“金融特派员”进驻辖内1.6万个行政村,实现“政务+金融”服务“村村通”;全力开展整村授信活动,授信金额4856亿元,同比增长9.12%,签约用款客户181万户,同比增长11%,实现客户信息建档和授信全面覆盖;纵深推进“户户通”工程,搭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开立19万个“三资”管理账户,覆盖全辖95%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全程动态监管;总结推广36种信贷服务模式,为农商银行制订“预制菜”式方案,累计授信1273亿元,签约用信客户30万户,贷款余额482亿元。

从民生端发力

推动相关政策及红利惠及农民

广东农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五个一”惠民举措,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支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发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1206亿元,同比增长15.37%;全面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批量下调38.5万笔按揭贷款利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约7亿元;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今年以来,为企业、农户减费让利3.8亿元;加大对民生就业工程的支持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4.2亿元,惠及4.6万户困难人口;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贷款余额59亿元。广东农信全面提高包括贴息贷款在内的相关贷款额度,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贴息授信132亿元;实行优惠利率,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农户融资成本。

从生态端发力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广东农信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节能、减污、降碳,重点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清洁能源、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绿色贷款余额293亿元,同比增长24.86%,服务近1.1万户绿色产业主体;创新“绿色普惠+碳汇渔业+固碳养殖”业务模式,大力拓展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等生态资产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截至目前,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75亿元;积极对接包括“美丽乡村走廊建设”在内的相关项目,推动乡村风貌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广东农信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房风貌改造等领域的贷款余额81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