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4月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助力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 如何创新“金融+宠物产业”服务新模式 农商银行提质增效的路径探析 ——以石首农商银行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助力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

□ 作者 彭中华

农村消费市场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村地区消费金融发展,助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坚决落实中央以旧换新、提升品质的消费策略,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本文围绕助力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难点,提出农商银行助力农村消费升级的策略及建议。

推进农村消费升级的意义

(一)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有效推进。一是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消费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这些购买力如果得到稳步释放,将持续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和经济发展。二是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随着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农民对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农商银行可通过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有利于提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一是农商银行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使农民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所需的资金和资源,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二是消费升级能够激发农村市场的活力,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为农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市场竞争和创新的发展,让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农商银行在农村消费升级过程中,通过政策支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推进农村消费升级的难点

(一)农民收入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其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使得他们难以承受高价的消费品和服务。

(二)农村消费市场服务成本较高。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实体零售店商品种类不够丰富,消费者选择相对较少。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消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网上购物,但是在农村地区存在着物流覆盖率不高、电商服务点少、配送时间较长,甚至有的农村区域不支持配送或是配送的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加之,农村市场售后服务不够规范,存在售后难的情况,农村消费者售后维权时间、费用成本较高。

(三)农村消费市场政策支持和权益保护不足。农村消费升级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在政策支持和协调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商银行在助力农村市场消费升级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农村地区商超规模较小、商品类型少、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在有的商超存在销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不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充分的消费环境。加之,部分农民消费维权意识差,没有索要发票或消费票据的习惯;再者,由于消费纠纷处理的法律程序繁琐、存在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嫌麻烦而放弃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让消费维权变得比较困难。

农商银行助力农村消费升级的对策

(一)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农商银行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支持以当地龙头企业为引领、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支持农村地区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商银行要以提升农民职业综合能力为切入点,大力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收入。三是农商银行要积极支持地方经济与文旅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用金融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四是农商银行要聚焦“外卖员”等新市民群体,划分城区网格,推行“金融服务进网格”服务模式;通过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担保组合方式,解决新市民创业、消费等融资难题。这样可以让新市民在农村市场更好地开展经济活动,增加收入,进而提升消费能力。

(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产品。一是农商银行应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如移动支付、在线贷款、智能投顾等,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样化信贷产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业务范围从满足群众耐用品消费需求逐步转变为覆盖“衣、食、住、行、学、健、医、娱”等全领域的金融消费需求。二是针对农村市场的不同需求,农商银行要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以满足农民在生产经营、生活消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这不仅可以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三是探索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农商银行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市场的特点和农民的需求,开发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推出更加灵活便捷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为农村电商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三)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农商银行要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推广“金融服务专员”制度等措施,建设集政务、生活、物流、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综站,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切实提升农民工服务保障水平,增强广大农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农商银行要积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通过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如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减少农民在办理金融业务时的奔波和等待时间。三是农商银行要探索构建以便民金融服务站为依托,以“金融联络员”为线,以“整村授信”为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联络对接“零距离”、诉求需求“快反应”,推动实现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四是农商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服务网络和渠道,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引导;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增强部门联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农商银行要持续推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养老就医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造成农村消费者不敢花钱,消费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保障措施,让农民敢花钱、有钱花。二是农商银行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物流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乡村物流配送水平是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是否畅通的关键,关系着农产品供应端“最初和最后一公里”,是连接商品消费端和供应端的关键节点,农商银行应加大对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动直播电商发展。为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赋能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农商银行要加大支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电商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审计部德阳审计分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