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商银行面临诸多内外部压力,内部审计应积极应对,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通过系统性优化提升监督效能,在加强审计人员、审计措施、审计模式、审计手段和法人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在农商银行的价值贡献度和影响力。
优化审计人员配置。补充年轻力量进入农商银行审计岗位,加大年轻人员占比;同时,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并引入优胜劣汰管理制度,对审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人员进行淘汰。
强化考核激励措施。从绩效薪酬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审计质量考核奖励,采取自评、互评、领导评定等方式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奖优罚劣,以激发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探索审计跟踪模式。当前,农商银行与审计中心的互动方式主要是选派人员参与审计中心审计工作,该方式对个别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有较大帮助,但无法对全行审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审计中心采取挂片的方式,派员跟踪指导辖内行社内部审计工作。如对某网点进行常规审计,由审计中心派员进行现场指导,对审计重点、审计方式、审计程序进行讲解,让内部审计人员在今后工作中参照审计中心模式开展审计工作。这样也有利于解决审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避免出现审计中心认定与内部审计认定问题不一致的现象。
做实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整改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责任人及整改责任人的不重视。建议建立合规档案制度,将审计问题、整改率、屡查屡犯等纳入个人合规档案管理,对审计发现问题多、审计问题应整改未整改、低级错误屡查屡犯等情况记入个人合规档案,并与员工升迁挂钩,促使员工对审计整改的重视。
试行平行交叉审计模式。对涉及比较敏感的审计项目时,如财务费用等审计工作,可在区域范围内实行小范围的交叉审计。如A行由B行审计部门进行审计,B行由C行审计部门进行审计,C行由A行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这种交叉审计有利于加强平行审计部门的业务交流,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商银行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有效运用非现场审计。建议多开发非现场审计软件,对全行业务办理进行实时监督、在线预警。例如,当前农商银行柜面业务办理均需扫描凭证并将现场影像等资料录入系统,但审计人员无法进行非现场调阅,无法掌握业务办理的规范性情况。因此,在审计人员不足的环境下,需要探索实施非现场审计模式。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要求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对审计项目、审计要求提出建议,以“外部人”的眼光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从而更好地完善审计工作。
(作者单位:江西吉水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