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7月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三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思考 ——以平果农合行为例 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与探索 ——以余杭农商银行为例 浅议农商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成长和培养 “减量提质”背景下村镇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与探索 ——以余杭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杨霖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这些政策的提出,将促使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型和创新,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升级。本文以余杭农商银行为例,探索科技引领下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现状与难点

(一)传统信贷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以匹配。一是科技型企业细分行业众多、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且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缺乏担保资金和抵质押物。而余杭农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细分领域市场等信息理解不深,授信审批主要依据客户经营和资质情况、一定时期的历史财务数据,判定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风险缓释依赖抵押、质押等实物资产,两者经营逻辑存有矛盾。二是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周期和市场培育期长,资金占用和收益延后,与银行追求短期资金周转的需求产生期限错配。即使进入产业化阶段,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也更依赖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股权融资等,与传统信贷服务区别较大。余杭农商银行实地走访发现,13.4%的企业有持续增长研发投入但未达盈亏平衡点,在亏损状态下有股权、债权融资需求,但传统金融机构较难满足。

(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难以确定。一是科技型企业多数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财务体系、缺少有效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等风险因素。而金融机构信贷盈利模式是贷款到期后企业支付本金和利息,收益主要来源于息差。即使项目成功,银行只能收取固定利息,无法享有企业高成长带来的发展红利,对银行而言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二是由于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特性和市场变化不具有统一和规范的标准,这使得项目评估和贷后监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这部分估值评价和监控的成本进一步加大了贷款投放成本,增加了银行的负担。三是相较于传统有形资产,知识产权等无形价值更难评估。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例,余杭农商银行走访企业中46.7%的企业具有各类知识产权类专利,但企业所拥有的大多是高度专业化或仅在特定领域内有应用价值的知识产权,其潜在市场需求不明,国内又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确权交易机制,难以通过处置知识产权弥补违约损失。

(三)专业化能力不足。一是缺乏能够深入理解科技创新项目技术特性、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二是由于缺乏新兴科技型企业的评价模型,导致客户经理、支行授用信小组、总行业管部门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用信缺乏定性或定量分析,存在业务拓展的畏难情绪。三是金融产品与服务设计不够完善,虽然余杭农商银行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开发了“创业担保贷”“投联贷”“小微易贷”“科创易贷”等产品,但缺乏针对客群及其成长阶段的分类型、个性化产品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行业专业性研究,提升专业市场适配度。一是专项走访,提升认知。余杭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名单制专项走访,全面了解辖内科技型企业行业特性和金融、非金融需求。自2024年4月“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该行共计走访科技型企业1608家,预授信金额近145亿元,实现业务转化625家,实际授信金额超78亿元,贷款余额超47亿元。二是行业研讨,精益求精。组建行内行业研究小组,定期分析部分区域内集聚的行业业态,了解发展动向、政策导向、竞争情况和产业链上下游情况等。目前,该行已成立了10个行业小组,涵盖医疗器械、新材料、传统纺织业等行业。三是“政银”合作,互利共赢。该行积极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余杭区科技局、经信局等部门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探索了解科技型企业的金融及非金融需求,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对科创产业提供实质性的综合服务。

(二)强化数据应用,做好产品迭代更新。一是针对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支持成长。探索基于“企业创新积分”等数据的数字化金融产品,运用“科创指数”激活“科创数贷”,拓宽数据来源和维度;针对企业科技研发、改造等创新行为,探索“小微成长贷”等产品;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推动“研发贷”等专项产品,拉长贷款期限,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探索“投贷联动”服务模式,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二是针对科技型企业成长期——丰富模式。结合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扩大生产需要,加大技改贷款投放,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探索专项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技改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大力推广“科创易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特色产品,推广“人才贷”金融产品,吸引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关键人才;同时,大力推广“订单E贷”“订单E融”等链式融资产品,通过应收账款、票据、订单融资等方式,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三是针对科技型企业成熟期——优化结构。为满足企业合理有效融资需求,该行强化风险管理、资金归集等综合金融服务,帮助科技型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为进一步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新苗企业高质量发展,该行大力推广“护苗贷”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三)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科创企业准入标准。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该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报、评估、保护、转让等全链条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展与投放。二是探索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成立科创金融风险池,加大与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合作力度,合理构建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三是丰富特色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科创数贷”“科创易贷”等科创类授信产品,并结合科创企业“四高一轻”的特点,提升产品的适配度和体验感,简化授用信流程,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浙江余杭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