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整村授信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坚守服务“三农”定位的同时,实现业务的创新延伸与突破,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湖北宜城农商银行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积极顺应竞争新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新要求,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推进整村授信再深入,在坚守定位与业务延伸的融合探索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其中,该行郑集支行凭借对整村授信工作的深入理解与创新实践,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良好经验,为农村金融机构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整村授信的成效与收获
基础客户增长。今年第一季度,郑集支行投放贷款4847万元,同比增长424万元,新增客户144户。经对比,该支行存量客户增加28户、贷款金额456万元,回流唤醒客户16户、金额625万元,挖掘他行优质客户12户、金额850万元,其中线上“福e贷”客户净增100户、金额1062万元,客户基础、结构不断趋优。
“银民”黏性增强。该支行实行“金融村官”派驻制、支行行长坐班制、内外勤联动走访制,组织员工为村民置换第三代社保卡243张;同时,开通“智慧食堂”银行卡86张,布设收款码牌32个,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25个,“银民”感情进一步加深。
员工士气提振。该支行通过党建互联、“村银”共建、整村授信,对标政策送服务、对标需求解难题、对标市场强竞争,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干事动力,员工精神面貌得到改观,实现了员工收入增加有获得感、群众认可有成就感、创造价值有幸福感的工作格局。
形象口碑提升。郑集支行支农支小工作突出,获郑集镇党委书记签批肯定。此外,襄阳农商银行在宜城召开第一季度工作会暨整村授信巩固提升会期间,组织100多名系统领导干部,现场观摩了该支行在郑集镇皇城村开展的整村授信工作和对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大鸭业)整链授信的成果,为历年首次。
整村授信的实践与启示
授信前“四步走”。一是村组摸底。郑集支行组织员工赴乡镇、村组调研,优先对产业基础好、信用环境佳的皇城村、长湖村开展授信。二是获取信息。依靠村干部收集户籍台账、人口和劳动就业信息,并作为后期授信依据。三是宣传造势。在村组党员大会,统一宣传农商银行整村授信活动内容、流程,提前预热。四是争取支持。对接乡镇领导、村组干部,召开整村授信推进会,同时,组织员工在“金融村官”引领下,开展入户走访。
授信中“四环节”。一是组建评议小组。该支行请品德好、威望高、情况熟的人员评议村组农户,生成预授信白名单。二是分层营销对接。建立村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外出创业人员“四类”名单,实施优先授信,以点带面做示范。三是流程管控。找对关键人,发展“信息员”;把好关键时间,开展节假日、错农时走访工作;控好关键点,走访真人、服务真心、贷款真用;建好关键群,培育壮大客户。四是定期汇报。勤通报、勤总结,向行党委和镇政府领导“双汇报”,确保授信有进展、工作有成效。
授信后“四保障”。一是思想保障。该支行全员带着感情干、跟着老师干、照着标准干、奔着问题干,克服思想畏难、情绪抵触、业务“割裂”等弊端,加速回归农区市场。二是人员保障。配备A、B岗双客户经理,确保业务管理有衔接,服务不缺位。三是制度保障。建立纸质、电子双台账,做好“1730”(即授信签约后1天通知、1周联络、1月回访)客户回访,确保资料完整性、工作延续性。四是服务保障。杜绝跨区展业,坚持金融服务在属地、市场客户在属地、业绩增长在属地,真正坚守服务定位。
整村授信的“定位”与“延伸”
延伸客户。立足郑集镇羊肚菌、养鸭两大支柱产业,郑集支行将整村授信对象延伸至六类农业经营主体及产业上下游;一方面以楚大鸭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为核心,出台鸭产业链专项服务方案,重点支持入驻产业链供应平台企业及上下游客户,力争3—5年培育客户1000户,沉淀资金、投放贷款各5亿元。另一方面,该支行信贷支持由飘扬食品公司建设基地、皇城村集体入股、村民代种的共建共享的羊肚菌产业链模式,并积极探索“村民贷款、企业付利、定向收购”服务方式,达成意向23户、金额520万元。
延伸产品。该支行推出“楚鸭贷”,并引入省农担公司,对龙头企业楚大鸭业上游养鸭户批量授信;同时,注重用好“鄂质贷”“好企贷”产品,满足楚大鸭业及下游企业资金需求,支持种鸭、蛋制品、屠宰冷冻、羽绒服、电商等产业链条延伸,全力打造鸭产业链服务特色支行。
延伸服务。该支行通过美化厅堂吸引客户回流,贴近群众需求送金融知识下乡,打造快递代收站,提升金融服务附加值,并推进党建互融互促,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乡村基层治理进步。
对整村授信工作的建议
强化产品支撑。目前,整村授信特定产品“荆楚小康贷”自动审批额度设定为5万元以内,无法有效满足当前种植养殖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且贷款由线上迁至线下,程序更加烦琐。建议优化产品性能,适当提高授信额度上限,或推出“‘荆楚小康贷’信用版”或“‘荆楚小康贷’共借版”等产品,实现差异化服务。
推动科技赋能。目前,走访建档资料仅作为支行掌握客户信息的依据,尚未与农商银行总行核心系统、信贷系统互联,无法发挥数据要素功能及长远价值。建议在信贷系统新增整村授信模块,与核心系统同步关联信息档案,优化报表生成、打印、查询等功能,方便日常统计、考核及数据利用。
优化流程设置。实际走访授信过程中,经常存在客户无卡现开、卡丢失补发、手机银行重置等情况,但移动开卡机功能受限,部分业务无法实现现场办理,需到网点解决,耗时耗力。建议对移动开卡机、智慧平台功能进行优化,引用大数据,自动匹配识别客户信息,节约资源成本。
(作者单位:湖北宜城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