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内成功拦截两起电信网络诈骗,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共计74100元。这是四川绵阳农商银行近期反诈工作的亮眼成绩单。近年来,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严峻形势,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绵阳农商银行始终将客户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持续深化反诈工作,综合运用“详、专、合”三字经反诈策略,有效拦截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保障了广大客户的资金安全。此外,该行已连续两年获得绵阳市反诈中心的书面通报表扬。
聚焦“详”字
拧紧“安全阀”
绵阳农商银行坚持从源头入手,构建严密的账户风险防控体系,将风险识别与阻断的关口最大限度前移,成立由行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反诈工作专班,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建立“有人统筹推动、有岗专职负责、有能专业攻坚”的高效工作机制,提升了账户治理与风险防控的整体效能。同时,专班人员点对点下沉辅导各营业网点,确保政策传导精准、执行到位。
自2024年12月以来,该工作专班主导深入开展存量账户清理专项行动,工作人员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逐户分析、精准审核,累计深度清理存量账户46636户,有效识别并化解存量账户潜在涉案风险。清理后,该行存量账户涉诈风险率同比下降5%,真正实现风险管控的关口前移。
在柜面支付环节,该行严格执行业务审批制度,对存疑交易果断采取延迟支付措施,为风险研判争取宝贵时间。延迟期间,工作人员还主动收集交易背景佐证资料,或联动当地政府部门尽职调查、提交反诈中心协助核查可疑线索,确保每一笔可疑资金都得到有效拦截。如魏城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敏锐发现客户账户交易行为出现异常改变,且客户对资金来源的前后描述存在明显矛盾,提供的辅助证明材料也暴露出诸多疑点。该支行果断启动延迟支付流程,一边同步对接反诈中心开展账户信息核查,一边耐心向客户开展反诈知识宣教,逐步揭露诈骗套路,成功阻止资金转移。
聚焦“专”字
练就“排头兵”
绵阳农商银行深知“人防”是核心战斗力,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培养机制,持续提升一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洞察力。
该行构建阶梯式、全覆盖的内部能力培养体系,不定期组织全员反诈专题培训会,借助真实案例深度复盘,精心设计模拟可疑交易场景进行实战演练。培训重点聚焦提升柜面人员对“异常开户”“高频小额转账”“异常大额转账”等关键风险特征的敏锐洞察力和精准识别能力。
为解决部分网点反诈能力不均衡问题,该行创新开展跨网点“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反诈成效暂时靠后网点的员工,赴先进网点驻点学习,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后进员工零距离观摩学习先进网点在异常交易识别技巧、账户动态监测方法、与客户沟通的风险提示话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有力促进了全行反诈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
聚焦“合”字
筑牢“防护网”
该行将反诈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拓展合作维度,深化宣传教育与多方联动,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范格局。
该行将营业网点作为反诈宣传的主阵地,精细化划分服务区域网格,制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方案,通过网点厅堂宣讲、社区设点、线上公众号推文、短视频警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向广大市民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巨大危害以及实用的防范技巧,提升全民防诈“免疫力”。
针对企业账户风险特点,该行开展靶向式企业反诈宣导,不定期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财务人员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重点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精准识诈能力以及遭遇诈骗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该行已成功举办4场一对一精准宣讲,覆盖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百余人,反响热烈。
该行将“警银”联动视为打击电诈的制胜法宝,在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深度沟通与协作,致力于建立常态化、高效化的涉案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深入挖掘交易流水中的可疑“线索”,助力公安机关实现精准布控和有效防控。同时,该行积极参与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反诈专项行动,在信息互通、快速响应、联合打击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共同织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护网。
荣誉与成效的背后,是绵阳农商银行对客户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对风险防控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内部管理的严格要求。作为扎根绵阳、服务地方的主力军银行,该行通过做深做细“详排查、专培养、合宣防”,将“严要求”内化为“硬实力”,将“硬实力”转化为守护客户的“真成效”,切实彰显了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诈骗形势的不断变化,该行相关负责人坚定表示,绵阳农商银行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举措,持续完善反诈措施,不断深化科技应用,巩固多方协作机制,把反诈工作与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让反诈防线成为地方经济安全发展的“稳定器”,切实守护好客户“钱袋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