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9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大理市农商银行落地首笔智慧分账业务 数字金融赋能文旅产业“轻装前行” 用新金融生态促进业务发展 乐山农商银行峨边支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立足“三农”守本位 终让荒山变“金山” 情系学子 护航青春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汇聚金融力量托举逐梦之翼 图片新闻 崇义农商银行创新“四化”机制 为林权抵押不良贷款“瘦身”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金微评

用新金融生态促进业务发展

□ 作者 徐道红

为什么在业务难做的当下,不少新型金融机构虽放贷利息较高,却仍能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且获利丰厚,其秘诀正是“跨界、链接、便捷”。

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借助自己搭建的生活服务、商务等场景,将金融服务嵌入其中,实现了在多个领域与金融服务的跨界融合。镶嵌在消费终端上的新型金融服务,让急需用钱的消费者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融资支持,激发出新的金融需求。这些需求单笔金额不大,但频率高、总量大,在大数据的护航下,不但风险较低,而且增强了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黏性,利于其积累和开拓客户资源。

在当今形势下,传统金融机构的出路何在?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思维——以新金融思维来思考业务开拓与发展的方向,规划服务路径、确定服务手段和流程。“赋能、跨界、链接、便捷”是新金融的四大要素,而生态建设则是新金融的核心。

传统金融机构受政策、地域、资金等因素制约,在金融科技应用、服务手段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此,利用新金融思维扬长避短,成为其成功转型的关键:一方面,要充分盘活自身掌握的地域数据优势;另一方面,需推进区域性跨界资源融合,将搭建区域场景化金融服务生态作为落地新金融的核心抓手。

区域场景生态的搭建成效,取决于生态能否实现异业赋能。在生态构建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必须坚守“利他法则”,从生态各方的直接需求与深层次需求出发设计赋能方案——既要推动产业链与跨界服务链的资源深度融合,也要将新零售消费场景与支付运营体系紧密结合,最终为“建生态、搭场景、增用户”的新金融生态注入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