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塘子边村的田间地头,种植户李大哥弯腰拨开翠绿的藤蔓,轻轻捧起一个圆润饱满的贝贝南瓜,脸上笑开了花:“去年试种了3亩贝贝南瓜取得丰收后,我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收成相当不错,这多亏了曲靖沾益兴福村镇银行的‘雪中送炭’。”
发现难:从“玉米地”到“南瓜田”的破局
塘子边村土地贫瘠,当地村民曾经以种植玉米为主,亩均年收入较低。2024年,村民李大哥偶然了解到贝贝南瓜——个头小、甜度高、耐储运,市场价是普通南瓜的两倍。
随后,李大哥尝试在自家的一小块试验田里种植了贝贝南瓜。南瓜成熟后,李大哥发现这种南瓜虽然个子不大,但生长周期长,且前期投入大,种子、有机肥、滴灌设备每亩成本超3000元,他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更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撑,不敢大规模种植。“想转型,可钱从哪来?”李大哥的难题,正是乡村小产业“萌芽期”面临的普遍困境。
小赵是曲靖沾益兴福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他深知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了挖掘这些“藏在深闺”的小产业,小赵常常深入乡村,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小赵发现了李大哥的困境,并将贝贝南瓜的种植成本与收益等情况上报至行内。小赵回忆说:“当时,李大哥蹲在地头叹气,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种植手册,眼里全是不甘心。”但该行内部也有顾虑:南瓜产业在当地尚未形成规模,风险如何把控?
此外,要让村民们接受并大规模种植贝贝南瓜并非易事。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技术的恐惧以及对市场的担忧,都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在塘子边村委的支持下,小赵和该村党支部书记一起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们讲解贝贝南瓜的种植技术与市场前景,逐渐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
服务难: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确定了贝贝南瓜种植项目后,小赵深知,要让这个产业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解决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李大哥家的情况就是一个缩影:种植贝贝南瓜需要购买种子、化肥、租地等,而资金缺口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曲靖沾益兴福村镇银行迅速行动起来,为李大哥及周边村民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匹配“富民强村”工程中的“特色产业农户贷”,并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同时,该行还积极与村委会协调农业部门,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成长喜:从“一户富”到“全村兴”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李大哥家的贝贝南瓜在今年迎来了大丰收。绿油油的蔓藤上结满了圆滚滚的贝贝南瓜,李大哥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李大哥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周边村民的积极性。在李大哥的带领下,村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纷纷加入贝贝南瓜的种植,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形成了规模效应。李大哥还不断到外地学习新型技术,回来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带动全村共同发展。沾益兴福村镇银行也持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帮助其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贝贝南瓜已然成为菱角乡的特色产业,远销周边城市,深受市场青睐,还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的乐趣。看着这一切,李大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亲们的日子也在贝贝南瓜产业的带动下越过越红火,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一颗贝贝南瓜,折射出兴福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匠心——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不只看“眼前风险”,更敢赌“长远未来”。正如小赵所说:“乡村产业振兴,缺的从来不是好项目,而是发现的眼睛和托底的臂膀。”未来,曲靖沾益兴福村镇银行将继续扎根乡村,用金融的力量挖掘更多“土里淘金”的故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的乡村小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