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11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新疆农信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让红色金融基因薪火相传 山西农信发挥“乡村振兴主办行”作用 探寻新时代“背包精神”的“本土智慧” 为金融机构员工赋能的几点思考 攀枝花农商银行履行责任担当 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 图片新闻 义乌农商银行主动求变 以高质量审计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金微评

为金融机构员工赋能的几点思考

□ 作者 徐道红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广为人知,科学地处理好“磨刀”与“砍柴”的关系方能事半功倍。随着时代发展,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金融机构的角色也从单纯的融资提供者转变为综合金融服务者与产业融智顾问。在这一转变下,金融机构员工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处理复杂事务、识别风险、赋能服务对象的综合能力。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为一线员工赋能已刻不容缓。

赋能工作需坚持规范化、系统化、持续化、创新化、效能化、多样化并举,推动集中强化与日常渗透、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赋能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给员工“留白”,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和消化赋能,并结合所赋之能进行创新。为员工赋能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投资,金融机构要敢于在时间与资金上持续投入,切不可因工作繁忙、资金紧张或短期成效不明显,就放弃这一“磨刀”之举。

在为员工赋能的实践中,笔者建议要强化“银媒”合作。金融媒体要主动参与到金融机构为员工赋能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联动专家与行家、同业与异业,推进赋能资源共享。这不仅能提升赋能实效,还可以降低赋能成本。

赋能绝非简单等同于学习或培训,也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专业赋能,必须加强同行交流与跨界学习,助力员工及时吸纳新科技、新知识。管理机构要鼓励基层金融机构跨区域、跨行业开展交流学习,同时支持员工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经验分享会、新技术与新知识讲座等,以多元交流实现全方位赋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