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性银行作为区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守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实体经济的“责”,又要把好以“人民至上、数字内核,科技绿色”为发展的“向”。近年来,四川攀枝花农商银行结合当地的地理地形以及“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在不同领域探索出多元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为供应商降本增效
为采购商开源节流
为重塑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实现银行、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方共赢,构建当地数字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机制,攀枝花农商银行积极与攀枝花市财政局、攀枝花市国有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接洽合作,以“县域经济中心枢纽+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平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支撑,聚焦县域商贸流通、生鲜食材配送、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等领域,打造高效、互联互通的现代化产业供应链体系。
据攀枝花农商银行的相关领导介绍,攀枝花数字化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以攀枝花市人和兴工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链链长,牵头贯通上下游产业全链条;攀枝花市鼎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核心企业,所售商品直达下游采购商;攀枝花农商银行则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全链条金融赋能。通过“国有企业+银行机构”的全链条运营,该系统将高效解决供应商的存货资金占用、应收账款难回收、经营周转资金不足、仓储运营成本高、物流配送费用高等难题,切实为产业链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攀枝花数字化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已接入近百家上游供应商及近2000户下游采购商。未来,该系统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覆盖攀枝花市数百家上游企业、1000余户超市便利店商户、4000余户餐饮商户、100余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3万余户种植养殖户,预计实现年交易额10亿余元。
攀枝花农商银行为打造数字化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依托四川蓝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核心系统的成熟接入能力,该行不仅为各大合作方提供数字化产业链金融平台的研发服务,还为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平台开通了账户开放、资金清算、贷款等功能,向下游采购商提供专项用于在平台上采购商品的授信资金,为攀枝花本地产业数字化升级与经济循环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为“银龄”康养添彩
为建设者助老排忧
为破解老工矿区养老服务供给难题、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攀枝花市在东区老工矿区着手打造了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该中心探索以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支撑、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延伸为补充的分类式照护养老模式,有效满足了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助、老有所乐”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当地老百姓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该中心自2022年投入运营至今,在有效保障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稳定运营、持续发展,为老工矿区优化养老金融服务、创新服务路径提供了攀枝花范式。
“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果,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2023年,中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但受前期项目资金投入较大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不得不进行融资。当时我们找了四家银行,却都因缺乏有效抵押物,最终没能达成合作。没想到攀枝花农商银行东区支行的王青松行长到中心进行全面调研后,认为中心是在做民生服务,非常值得支持,经过综合评估后,为中心提供了300万元授信,最后只用了270万元就顺利完成了二期项目建设,还增加了智能照护设备。”该中心负责人杨先生介绍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提供日间照料和临托服务1700余人次、社区助餐和居家送餐服务3.3万余人次,带动50余名护理人员就业增收。多年来,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创新分类式照护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老工矿区缺少养老基础设施、多元化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成功获评“全省首批旅居养老示范基地”。
在贯通机构、社区、居家三种业态的过程中,攀枝花农商银行有效弥补了各业态自身功能性不足,实现了业态自我完善,大幅提升了分类式照护效能。下一阶段,该行将继续以“服务地方、惠及民生”为核心目标,切实履行地方性银行“扎根本土、反哺本土”的责任与担当,为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