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潜在的巨大市场规模而言,当前移动支付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各个市场主体依然有较大的竞争空间和机会。所以,农商银行应找准自身定位,不断优化经营战略,积极搭建应用场景,优化产品和服务功能,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让产品更丰富。产品是竞争的武器。当前,手机APP已经成为银行产品的标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的手机APP日均启动次数已超过1000万次。农商银行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已有的成熟案例,持续升级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银行服务功能。一方面,完善支付工具。充分利用移动支付先进技术,探索将市场上主流的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渠道进行融合集成,生成一个新的二维码,实现扫码支付(如江南农商银行推出的“收银通”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另一方面,要丰富产品功能。要在手机银行基本涵盖银行存、贷、汇、缴费、投资理财、移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以账户为抓手,以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线上产品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业务的线上化进程,推动客户向移动端转化,并对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APP的功能进行整合,尽量满足个人客户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满足企业客户上下游生产、销售等全流程的金融需求。如中信银行的“信e付”可通过PC端或手机客户端同时完成商品的销售、采购、订单管理、配送、支付等业务,在一个平台上既可以完成对下游渠道的商品销售,也可以完成对上游供应商的商品采购。此外,要充分借鉴先进经验,考虑特定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推出特色化的服务。如针对农村上网不方便的现实,重庆农商银行推出了“江渝手机银行卡”手机银行产品,由一个能发短信的手机和一个手机号绑定一张银行卡,无须上网便可实现账户查询、行内转账、跨行汇款、自助缴费、网上购物账单支付、主动收付款、信用卡还款等功能。
二是要让操作更便捷。当前,支付宝、微信支付能够“笑傲”移动支付时代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方便、快捷。为了全方位提升客户金融和生活服务体验,银行在手机银行领域各显神通,纷纷引入了指纹或刷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推出了“无卡取现”“扫码取款”“语音助手”等特色服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样,农商银行也应不断加快技术利用,简化操作流程,使业务路径更短,处理效率更高,更易于被客户掌握和使用。在界面设计上,要力求简洁直观,可设计转账和查询快捷键,突出常用功能,使用户可以快速进入服务界面完成所需要的服务,免去繁琐切换栏目、查找功能的麻烦。在操作流程上,要做到能省则省,所有功能要尽量在3步之内到达,确保客户能够流畅地使用手机银行。
三是要让交易更安全。安全是获得客户认可的重要条件。面对移动互联网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农商银行应紧跟风险变化,运用技术手段,丰富保障措施,让产品安全、让客户安心。首先,要强化技术应用。从密钥管理、证书认证、支持多应用共存等方面加强安全技术的应用,并综合运用加密技术、防截屏技术、图形密码安全键盘技术等智能化手段,努力编织金融交易的“安全网”,灵活设置手机转账、支付、缴费限额,更大程度保护资金安全。其次,要开展联防联控。积极与专业互联网安全机构合作,检测“手机环境”安全,防范钓鱼网站、病毒、木马等外部威胁。加强与外部合作商户、公安、电信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及快速响应工作,确保客户安全放心地通过手机完成各项业务操作。此外,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客户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谨慎地通过正规渠道下载移动金融APP,利用安全软件提供的安全检测等服务,加强移动终端安全保护。定期发布风险提示,及时向客户提示不法分子犯罪的新手段和新动向,提高客户对外部诈骗案件的警惕、认识和自觉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要让营销更深入。在移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农商银行要制订切实有效的营销方案和推广措施,持续优化营销考核激励机制,真正把客户做细、做精、做优,保证持续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要狠抓网点营销。当前,大部分农商银行的线上获客渠道较少,要充分发挥网点营销的主阵地作用,制订手机银行产品推介、注册开通、客户端下载、激活体验的标准化营销流程和规范,引导线下客户向线上迁移。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力度营销特约商户,选取客流大、小额高频的优质商户,开通扫码等支付渠道,拓展移动支付消费场景。加强与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以银校通、银医通、银商通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此外,要密切与当地政府的联系,研究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金融产品,抢占当地市场先机。再一方面,在营销过程中,要树立让利意识,对手机银行用户实行免开户费、年费,降低跨行转账手续费等,可以组织开展手机银行幸运抽奖、商户商品优惠、积分兑换等活动,还可以不定期推出手机银行专享理财产品,提高客户开通使用手机银行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