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明天晚上回家吃饭吗?都几个星期没回来了,今晚你弟和弟妹带着你大侄子回家,你回来,咱一家人一起聚聚啊。”电话一接通,老妈就喊我回家吃饭。
“好啊……但是,我看看吧,明天晚上如果有时间就回去。”刚想答应,我却不禁又犹豫了。
“你看你这孩子,又是这句,就没个痛快话。”老妈嗔道。
“单位这两天要开大会,晚上得加班准备资料。”我忙解释道。
“好,知道你忙。那要是能回就早点儿回来啊。”老妈也是习惯了这样的回答,理解中又带着不甘,再次叮嘱道。
“好嘞,妈,知道了。”我放下电话,看着桌子上一摞摞的材料和文件,回想起老妈的话,不禁陷入沉思。
进入农商银行,是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顺利考进银行,对于都是农民的父母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幸福。有人问起她大儿子在哪儿上班,她总是一脸自豪地回答:“农商银行,颍东农商银行。”然后别人便夸赞:“那可是好单位啊。”这句话便恰好挠到了她的“痒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偏又故作镇定地淡然道:“还行吧。”殊不知心底早就乐开了花。
但是这几年来,随着我工作的深入,跟他们的交流也大多是关于工作的琐碎事和单位的点点滴滴,他们也越来越关心颍东农商银行的一切,从最初的知之甚少,到愈发了解,再到愈发认同。
一天,大约晚上10点钟了,一向很少主动跟我联系的父亲忽然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不禁心里一紧,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急忙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的父亲却不急不忙地说:“飞翔啊,我刚从你们总行路过,你们总行楼顶‘颍东农商银行’牌子的‘商’字上半部分LED灯好像是坏了吧,一闪一闪的,多不好看。你现在不是在办公室吗?这是你们部门负责的事儿吧?”听罢我愣了几秒钟,然后会心一笑。
电话再次响起,拽回了我的思路,原来是老妈的电话又打来了。“妈,您别催我了。明晚要是有时间,我一定回去。”怕她再絮叨,没等她说话,我来个先发制人。
“谁催你了?”老妈故意满口不屑的口气,然后又不自觉地转变了语气,“打电话就是跟你说,知道你工作忙,要是真顾不得,明晚就别回来了,别为难,安心工作吧。过两天忙完了再回来。这几天要突然降温,注意穿厚点儿,别死要面子活受罪,穿那么单薄,这个季节容易感冒。还有,加班也得先吃饭。”听着老妈的絮叨,多年未曾流泪的我突然鼻子一酸,眼内一阵湿润,随之而来的,是心底油然而起的一阵暖流。
大学毕业以后,便从家里搬出来住了。行里前进的步子越来越快,工作也越来越忙,虽离家不是太远,但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自以为在拼搏事业,却忽略了父母正渐渐老去,也愈发流露出对儿女的眷恋。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也不求儿子做出多轰烈的事业,却只是知道,颍东农商银行似乎成了儿子的另一个家。儿子在这个家里发展好,他们就很欣慰。家人对农金事业的认同,对我工作的支持,一直是我全力以赴干工作的坚实后盾。
“喂,妈。”我揉了揉有点儿发酸的鼻子,放松着嗓音,“等这两天行里忙完了,周末我带着对象,一起回家吃饭。”
“真的?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从老妈激动的语气中,我仿佛看到她舒展的眉头和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