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5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以差异化发展推进农信社改革 树牢“有解思维”破解农信社发展难题 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服务乡村振兴 提升农商银行员工服务水平的举措 浅谈农信机构转型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差异化发展推进农信社改革

□ 作者 吴国平

在新时代,作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已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应加快推进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差异化发展开启农村金融改革新征程。

强化支农支小的品牌优势

一是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区位优势。农村信用社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可谓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虽然当前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牧区打开了市场,实现了“远程”金融服务,但在大部分地区,农牧民对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手段接受能力还不足,农村信用社一定程度上在农村还处于“垄断”的市场地位,为更好地服务当地农牧民创造了条件。

二是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政策优势。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坚决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成各项惠民政策在农牧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比如,在部分地区,政府通过财政拨付,以农村信用社“一卡通”的形式,将养老保险、社会救助资金等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农村信用社承担了联系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发挥支农支小的特色优势。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口号在农牧区已经吹响,农村信用社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精耕“三农三牧”市场,推动服务网络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提升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得性;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健全完善创新体系,顺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通过座谈交流、调研考察、科学论证,专门打造符合小微企业供应链、商圈链、产业集群的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差异竞争、错位竞争,形成支持小微企业的品牌优势。

突出民生金融的比较优势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政府在农牧区投入会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可积极探索与财政、城建、扶贫、交通等部门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捆绑运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农牧民的贷款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三牧”发展的资金压力。同时,农村信用社可以利用对当地农牧区的信用环境、经营情况、生产状况较为了解的优势,配合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支农支牧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现代金融的竞争说到底是服务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农村信用社要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服务理念,并将这个理念体现在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组织架构上,把自身打造成城乡居民靠得住、信得过的金融机构;同时,要树立强烈的营销意识,“变止步柜台到上门服务”,结合“四扫”活动,主动与客户对接,抢占市场;摒弃过去为求发展不计成本的粗放式经营理念,在强化资本节约、落实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走集约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实现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

三是提升客户体验。农村信用社要改变传统的垄断思维,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通过安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在线支付结算产品,提高优质客户的黏性与忠诚度;同时通过开办国库代理、非税缴费、保险业务、居民生活收费、养老保险代收代发等代理业务,不断拓展业务种类,从而为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

集聚互联网金融的后发优势

一是凝聚省联社科技研发合力。面对上亿元的信息系统、硬件投入和每年数千万元的维护更新费用,仅依靠省联社“单打独斗”已经很难维持,依靠县级农信机构的力量更是纸上谈兵。因此,农信系统应根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和战略定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索省联社之间的抱团发展,加快架构更加符合现代化金融发展的科技信息创新体系,组建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中心,打造一支专业型、创新型、研发型人才队伍,实现省联社之间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有效降低省联社运行成本。

二是提高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当前部分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大数据的采集和挖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深度加工、广泛应用上还不够成熟。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应加强数据采集和系统数据挖掘,建立并不断完善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形成对存款、贷款等产品创新的有力支持。同时,针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农村信用社可以选择与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拥有广大客户数据资源的优势,加快农村信用社数据网络建设进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加快构建符合农村市场发展的电商平台。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通过学习借鉴,积极打造电商平台,构建集农产品信息发布、生产供应、支付结算等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此外,农村信用社可以与当地电商产业园区加强合作,通过电商平台获取农牧民的农副产品、资金流向等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现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无缝隙嵌入到客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各类场景中,全方位满足农牧区客户的特色金融需求。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农信联社理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