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新的市场定位,以资金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定位。农村金融机构要适应新时代金融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方向,坚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服务“三农”、涉农企业、涉农产业,制订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新增贷款要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围绕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课题调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产品;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结合地方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做优做实普惠金融服务,支持乡村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发展,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做精做细、做深做透本土银行服务,拓宽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空间,把自身打造成“三农金融服务提供商、中小型服务集成商、普惠金融供应商”。
调整“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格局。我国乡村经济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产业大多呈精小格局。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源头抓起,按照乡村经济运行发展状况,结合村情民意,适应乡村经济振兴需要,提供多种优质金融服务;要坚持“小额存款最稳定,小额贷款最安全”的经营理念,坚守资本金比例约束和属地经营原则,不断优化乡村信贷结构,丰富乡村信贷产品;要发扬“背包银行”传统,持续开展“访客户、问需求、优服务”专项乡村服务活动,细化“访客问需”方案,利用乡村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建立多形式、多载体的客户互动平台,提升乡村客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认知度;要主动走访乡村企业,对接经济实体,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经营和资金需求状况,广泛开展银企合作。
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一方面要营销银行卡业务。围绕乡村项目、消费领域、支柱产业、政府工程和乡村公益项目,大力营销银行卡业务,争揽中高端乡村客户;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壮大银行卡业务营销团队,重点向农民工营销银行卡业务,做优流动乡村金融服务;以银行卡业务为媒介,争揽乡村客户资源,抢抓乡村振兴发展先机,以特色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抢占乡村振兴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要致力化解“乡村信贷瓶颈”。大多数乡村民房用地是集体土地,原则上不能作为信贷抵押物,导致农户“贷款难”现象存在。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扩大乡村信贷抵押担保范围,探索推出适应乡村振兴的“贷款+担保”“贷款+补贴”“贷款+担保+保险”等信贷品种,稳妥试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评级、授信的基础上,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开发乡村信贷“互联网+”业务,发展生猪贷、粮食贷、特色贷,在乡村信贷服务与乡村信贷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从而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推进“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要以村组为点、以乡镇为线,全面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要将低利率贷款集中投向贫困农户创业项目,化解农户融资难题;要帮助乡村企业用好贷款,督促乡村企业按时给贫困农户分红;要联动“政府+银行+企业+农户”,走产业扶贫道路,带动贫困户致富,全面打赢金融扶贫攻坚战。
(作者系湖南常宁农商银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