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综合 搭建零售金融新场景 压降不良防控风险 让养老保险缴费足不出村 金融活水浇灌贫困“洼地” 图片新闻 启动“巡回法庭”清收不良贷款 江永农商银行 信贷扶持一村一品发展 合山市农信联社 贷款支持保障住房建设 长白县农信联社 新设置26个助农服务点 津盛农商银行三元支行 帮助老人避免金融诈骗 新晃农商银行 主题党日活动走进遵义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活水浇灌贫困“洼地”

湖南华融湘江银行对接特色产业信贷需求

□ 本报记者 李宽军 通讯员 甘 珂 王 莹

湖南华融湘江银行成立以来,切实践行“立足湖南、融入湖南、支持湖南、服务湖南”的办行宗旨,在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各项工作。华融湘江银行紧跟国家战略和扶贫政策,不断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新模式,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扶贫,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金融活水,变“输血式”为“造血式”,为脱贫攻坚带去新鲜活力。

“扶贫政策的落地,往往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金融先行一步,往往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华融湘江银行董事长张永宏说。作为湖南本土银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中,华融湘江银行不忘初心,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回馈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主动担当金融扶贫生力军的角色。

“精准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该行认真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金融扶贫工作部署,积极投身扶贫攻坚战,坚定不移践行“金融扶贫稳中求进”的庄严承诺,以金融精准扶贫为主战场,精准发力,精准投放,积极发展扶贫开发信贷业务,着力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

作为湖南脱贫攻坚战中的金融“生力军”,该行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加强组织推动,成立金融扶贫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金融扶贫工作方案,按照“总行统筹、条线部署、分行主办、精准投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总体思路,分层明确目标计划、任务分工和督导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该行在抓好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扶贫精准统计、单列信贷资源支持工作的基础上,把对接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和重点项目金融服务需求、实施金融扶贫差异化管理政策列入落实清单,通过产品优化和服务创新,增强金融精准扶贫内生动力。同时出台《华融湘江银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信用评价实施细则》,规范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信用评价工作,提高金融助推精准扶贫效果。

截至2017年末,该行发放个人扶贫贷款721笔、余额1.52亿元,产业扶贫贷款106笔、余额15.23亿元,项目扶贫贷款14笔、余额4.85亿元,共带动4万余贫困人口就业。

十八洞村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一个苗族聚集的贫困村,因境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2013年人均收入仅1668元。该行响应中央提出的金融扶贫政策,主动作为,创新服务,通过创新贷款主体、创新担保方式、突破贷款期限,在2015年1月向十八洞村猕猴桃扶贫产业项目发放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保证担保贷款,帮助村里建立了第一个产业项目,开创了“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的发展新模式。

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早在2016年3月,该行在十八洞村设立了湘西州首个金融扶贫服务站(省内首批),配备专业人员,安装ATM机,设置宣传栏,摆放金融服务手册,建立金融扶贫台账,并与村支两委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为村民提供普惠性综合金融服务。同年7月13日,人民银行验收组对十八洞村金融服务站建设进行了考察验收并给予高度评价。两年多来,十八洞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基本形成。

在三类生产要素中,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贫困户而言,资金的缺乏却又是现实问题。获得贷款意味着有很大概率通过创业来摆脱贫困,但现行的银行体系架构却很难与千千万万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直接对接。

开发专门产品,把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变金融“输血”为金融“造血”,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结合实际,该行新开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优化涉农融资模式设计,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设计出工业园区融资模式,针对大型超市农产品供应商设计出供应链融资模式,针对大型农产品卖场设计出商场融资模式,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设计出科技孵化模式和认股权融资模式。优化网点布局,因地制宜设立小微企业及涉农特色支行,打造了如醴陵瓷器、安化黑茶、邵东皮革、浏阳花炮、岳阳渔产品、张家界旅游等一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支行。

在开展金融扶贫过程中,该行通过精准施策,不仅解决了信贷投放渠道问题,更通过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机具布放等打通了支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