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特别爱读鲁迅的小说,那时候的简装版才十几元钱一本,每周的零花钱是二十元,用于每晚自修前在学校吃晚饭,稍微省一省,半个月就能买一本心爱的鲁迅小说了。
十几年过去了,早已不记得了鲁迅小说的细枝末节,且随着工作上的忙碌、对家庭的照料和手机的“陪伴”,渐渐地对书本的热爱也模糊掉了。以前宁愿花上一个暑假去读厚厚的一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而现在,却只愿花上两个小时去看一场电影。生活好像也无所谓有没有“书”,就这样被时间的浪花推着向前,在每天单调乏味的两点一线中,越来越模糊了斗志,越发默默无闻。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单位开始着力打造信息员队伍,并指派了任务,起初为了完成任务,我只提起好多年都不碰的笔,顺着潜意识中的意念开始码文字。结果是,居然得到了很多好评。
其实我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写作培训,上大学也不是学的中文专业,但自己心里清楚,如果没有鲁迅小说,没有年少时对国内外大师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对文字的感觉。虽然离开书本很多年了,之前阅读过的书本内容早已忘得彻彻底底,可是大师们笔下精炼到位的语句衔接,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却早在脑海里扎下了根,看似凤毛麟角的潜移默化,居然也可以让人信手拈来,受益深远。从此以后,笔头下的文字,让我重拾了斗志,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
现在,从事了单位的文秘岗位,为了不断使自己更加专业,偶尔笔下不再流畅之时,就会拿起书本来读一读,在书中找找富有技巧的文字叙述,品一品大师们运筹帷幄的语言组织和文章结构,感触颇多,能量陡增。渐渐地,觉得浏览手机着实空洞而无趣,拿起书本,才觉得无比沉甸,让人充实。
不读书,无以致高远, “开卷有益”,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从下一刻起,放下借口,挤出时间,让自己去结识书里书外的古今人,让他们的学识、经验来充实自己、指导自己,至少不会行差踏错,或更甚的,是像我一样,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