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回乡偶书 “阅”见人生 写给孩子 图片新闻 初 见 十年农商情 “娘的心”永相随 火车情怀 未曾尘封的故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曾尘封的故事

□ 作者 陈 畅

清晨,太阳升起,云淡风轻。小镇一片喧嚣,尤其那条与国道重叠的街道异常热闹,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来攘往,两边树枝簌簌摇曳,抖落一片片叶子,透露着秋天的气息。环抱小镇的田野上,秋风唤起金色的稻浪,飘出阵阵清香;默默劳作的人们,把喜悦写在脸庞。

明哥准时上班,走入镇农商银行信贷办公室,就开始审阅资料,斟酌一笔贷款能否发放。就在他埋头测算的时候,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他,便抬起头。只见徐叔停住摩托车,拎着一个竹篓,走了进来。

“明伢,我是来还息的。”

徐叔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钱,放到桌子上。

“徐叔,别急,这还息期限还没有到。”明哥拿起钱,又递与徐叔。

徐叔一边摇手推辞,一边解释: “这些年你帮了我很多忙,我一直记在心里。现在家境好了,提前来还息,也算支持一下你的工作。”

“好好,谢谢徐叔,待会我带您办还息手续。”

“这一篓黄鳝送你,表示一点心意。”徐叔指着竹篓子说。

“徐叔,心意我领了,黄鳝您还是拿回去。” “请徐叔理解,我们银行有规定,不能接受客户馈赠。”明哥坦言道。

“要不是你们全力帮扶,我家吃饭穿衣都成问题。” “唉 — —”徐叔一声叹息,未能尘封的往事历历在目。三年前,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镇农商银行的时候,恰巧遇到素不相识的明哥。那时候,徐叔一家正陷入困境,妻子患有类风湿病,双手严重畸形,几乎丧失劳动能力,诊治花了不少钱;一对儿女还在读书,仅靠他耕种几亩田,入不敷出。他不甘就这样穷困下去,打算向村里租赁鱼池和湖田。可是,租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为了不给亲友再添麻烦,他想找农商银行试一试。没想到,与明哥一见如故,不用三回九转,10万元信贷就办妥了。

拿到贷款,徐叔就与村里接洽,承租了几十亩鱼池和湖田。依照与明哥商谈的思路,徐叔添置几台增氧机、投料机,采购了种苗,鱼池里放养叉尾鮰、黄桑鱼,湖田里养殖黄鳝、泥鳅。一切布置妥当,徐叔就在池边搭棚安家,辛勤喂养水中“宠物”,期待下年上市俏销。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年(2016年)夏天,多日暴雨滂沱,洪水泛滥,徐叔承包的鱼池和湖田全都被洪水淹没。

且不说徐叔半年辛劳白费了,这大笔贷款打了水漂,拿什么归还?明哥前来看望,他拉着明哥的手,带着绝望与歉意说: “明伢,我现在走投无路,还不了贷款。”明哥劝慰说: “徐叔别难过,办法总会有的。”

明哥回到单位向行长做了汇报,两人合计要再扶徐叔一把。对于受灾的养殖户,努力争取政策性支持,延缓或减免利息。徐叔属于扶贫对象,除了减免利息,再加贷5万元,以助他东山再起。这追加贷款,让徐叔感受到了温情,重新购买了种苗,修整了设施。来年就有产品出售,由于品种好,颇为畅销。加上明哥一位在省城亲戚介绍,徐叔与一些农贸市场建立了联系,既不愁销路,又不愁价钱。如今,他的养殖营销经验日益丰富,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徐叔从追忆中回过神,揉了揉湿润的眼睛,有些尴尬地说: “黄鳝既然带来了,怎好意思拿回去,你还是留下吧!”

明哥拿起篓子掂了掂,约摸七八斤,于是从口袋摸出二百元,递到徐叔手里: “这篓黄鳝,我便宜买下来,给同事们改善伙食。”

“这钱我不要,你们为扶助贫困户付出很多,我慰劳一下也是应该的。”

“精准扶贫是国家大事,我们做这些事情,是承担应有的责任。”明哥打趣说, “这钱,您还是收下。哪天我与同事去您家做客,您只管从鱼池捞好吃的招待就是了。”

“一定的,最好大家都去,一个不少。”徐叔勉强收下二百元,提醒明哥说, “不多耽误时间,你带我去还息吧。”

“好,我这就带你去前台还息。”

徐叔还完息,对明哥说,来年把贷款本息全部还清,到时候无债一身轻,睡觉也踏实。明哥故意板着脸说,银行贷款莫急着还,我还指望多收几年利息呢。徐叔信以为真,明哥连忙说是玩笑话,尽快还贷倒是好事。于是两人相视一笑,脸上都洋溢起了喜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