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银行伴随着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在管理上也不同程度出现了风险漏洞,给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其印章管理风险案件的出现更是给银行内控敲响了警钟。为全面有效防范印章管理引发的风险案件,切实提升印章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合规风险意识,更好保护单位的合法利益,笔者根据本辖区工作实际,对银行印章现状进行了探析。
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部分银行没有把印章管理纳入内控管理之中,更没有提高印章安全保管这根弦,造成管理不规范、不尽责,尤其在印章使用过程中杂乱无序,并没有严格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有效制衡”的原则进行管理使用,更没有明确用印申请人、审批人和印章管理人等相关职责。
(二)制度流于形式,流程不健全。部分银行缺少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尤其在印章管理制度、完整流程体系建设上,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建立覆盖印章刻制、保管、使用、废止、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同时,也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考核评价、岗位轮换交接等制度要求,造成印章使用混乱,私刻、伪造公章屡禁不止。
(三)监督机制失衡,检查不到位。部分银行及员工风险意识淡薄,没有采取严格的用印监控措施,尤其在坚持双人监督、双人双锁或密码钥匙分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大部门单位没有对印章开展过定期清理或专项检查(抽查)活动,对印章出现的问题无人问津,形成监督空白,留下较大风险隐患。
(四)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培训不足。大部门银行没有针对印章开展过专项培训活动,教育培训缺失。对如何管理使用印章,模棱两可。大部分部门印章管理(保管)专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责任心、大局意识,对如何使用印章,一知半解,造成使用公章不规范、混乱,给印章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改进措施
(一)强化检查,积极开展印章排查活动。一是定期开展印章排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要查明情况,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对存在较大问题的单位,应进行严肃追责。二是加大监督力度,重点加强对重要岗位轮换调整“九种人”和重点岗位印章管理人、保管人监督检查,对存在私刻公章、伪造公章、未经凭证乱使用公章,进行严肃处理。
(二)精细管理,全面强化印章日常管控。一是严格落实印章保管责任制。落实印章专人集中管理制度,明确印章保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防止印章因保管不善造成的管理漏洞。二是明确印章使用范围。重点对材料上报和报表编报等用印对象逐一进行界定,确保用印有据可依、司印有据可查。三是落实印章管理考核制度。将印章管理使用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量化管理。对违反规定管理使用印章造成严重后果,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全面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一是针对当前的印章管理实际,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有效制衡”的原则,科学制定适合银行业的印章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印章刻制、保管、使用、废止、销毁等各个环节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真正实现用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安全有效。二是规范印章使用流程,严格授权制度。规定各类印章必须由相应负责人或授权人签字后方可使用,且所有印章的用印人与批准人不得为同一人,确保权力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三是严格使用手续。使用印章时必须完备手续,必要时须填写印章使用登记簿,详细登记用印日期、用印理由和经办人员等基本要素,报领导或相关负责人签字审批。
(四)强化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强化员工学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印章管理使用培训。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定期、不定期专业培训学习计划,切实让审批人、保管人、使用人知晓如何管理印章、使用公章,真正把风险意识根植于每名员工思想深处,贯穿于印章管理全过程,增强风险防控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信联社枣庄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