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文艺 《富贵牡丹四条屏》 沁园春·耀青春 最美的相遇 门坎坡村的故事 美丽的宝塔湖 花下夕阳 品“贝式建筑”  话“农金精神” 又食苦菜味儿香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贝式建筑” 话“农金精神”

□ 作者 张海霞

近日,102岁的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驾鹤仙去。回顾贝聿铭先生的百岁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融进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之中,浇筑在全世界四大洲10多个国家。用心凝望那一座座足以千古流传的“贝氏建筑”,其中蕴含的独特风格和匠心品质,也值得新时代农商银行人细细体会、学习借鉴。

笃守初心,以“志”为先,“建筑学习”对标一流境界。贝聿铭在求学期间给父亲的家书中写到“我是来学习的,之后可以报效国家。我这一代的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字里行间弥散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作为农商银行人,我们心中的初心、胸中的理想是清晰和明确的,“三农”大地的召唤、百姓人民的期待值得我们无怨无悔执着坚守。面对每天纷繁复杂的工作,新时代的农商银行人也需有定力、有航标,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始终像贝聿铭那样追求一流境界、涵养责任担当,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学习求索、进德修业。

坚定信心,以“实”为基,“建筑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刚刚毕业出道的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之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参与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中,当地民众和媒体对这位华人设计师妄加指责、嗤之以鼻。可他始终从考虑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性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守建筑不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设计理念,注重因地制宜,无数次地修改设计方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正式落成,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美国建筑界将这一年宣布为“贝聿铭年”。奖项与掌声的背后,正是他在压力、委屈、质疑中的默默坚守和执着信心。反观今天我们的农村金融工作,也有不少难度和阻力,我们要刻苦钻研、加强思考,敢于担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愈艰难、愈复杂、越坚定、越清醒,努力出思路、谋办法,把工作做实做透,才能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服务好百姓,自己才能立得住、站得稳。

独具匠心,以“新”为上,“建筑形态”善用光学语言。“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无论是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锥桶形澳门科学馆,还是德国历史博物馆、美国摇滚名人堂博物馆,从外到内形体上的大胆、奇巧、创新、光透都是“贝氏建筑”的鲜明特征。而真正使贝聿铭成为建筑设计行业创新的集大成者,正是卢浮宫前的那座“玻璃金字塔”。在从卢浮宫扩建项目设计到建成的13年时间里,这位当时已年近6旬、享誉全球的“设计王者”,用他的绝佳创造力和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使古老的卢浮宫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创造了巴黎又一处地标性景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怕出错、敢于担当,用开阔的胸襟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情况、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工作中,面对新时代的召唤,我们农商银行人也应发扬“敢创新”精神,敢于开拓思路、转变理念、深入研究,把握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新途径、新方法,进而切实解决当前一线实践中的新课题、新矛盾,确保各项工作在社会全局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片丹心,以“中”为本,“建筑底色”传承民族精神。自幼被苏州狮子林曲水流觞、青砖黛瓦等“中国元素”烙下美学萌芽的贝聿铭,一生也始终心系祖国、留恋故土。在这个所有建筑师都向西方看齐的年代,贝聿铭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提醒人们:中国传统建筑弥足珍贵,需要我们保存和延续。在他为祖国第一次献礼的香山饭店中,年事已高的他拒绝助手的帮忙,亲自执笔画图、挑选用材,耗费了往常10倍的心血,他还把人生的“封笔之作”留给了家乡苏州博物馆。广大农商银行人也应懂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善于从60余载农信发展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扎根传统、保持自我,以滴水不漏的态度和严丝合缝的准则,坚持锤炼宽广的视野、精湛的业务、严谨的作风,从而不断提高金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