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6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加强农商银行 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银行不良贷款诉讼时效管理 农商银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金融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径探索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 作者 常杨 王晓强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支持“三农”成为农商银行赢得市场主动的必由之路。但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市场和竞争的开放性,增加了支持措施选择的复杂性与风险性。因此,研究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农商银行支持“三农”的成效。

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的坚守与困惑

农商银行“生于农、长于农、成于农”,服务“三农”是其立行之本、兴企之源。但农商银行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还取决于客户、市场、股东和政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客户方面 一是农商银行的客户以农户和小微企业为主,二者数量众多,单户资产实力弱,缺少有效抵(质)押物。同时,由于二者财务信息不透明,对其资信评估失实度较大,农商银行不得不收紧授信敞口。二是受粮价低迷的影响,农户种粮意愿下降,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成为涉农信贷的新生力量。但是,这些主体设立门槛低,管理松散,财务混乱,经营风险突出。

市场方面 一是在农转非的过程中,以置业、购物、旅游、医疗等为代表的消费型信贷成为农村市场主流,增加了对多样、高效、便捷、灵活的信贷业务需求。而农商银行普遍缺乏对客户需求层次精细化分析的技术和能力。二是全国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渗透力度,它们依赖更加成熟、专业、系统的信贷技术和风控技术挖抢优质客户,挤压农商银行生存空间。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基础建设薄弱的县域经济生态环境较差,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小微企业和合作社对政府奖补政策的依赖程度高,资金链条脆弱, “朝生夕死”的现象很普遍。

政府和股东方面 一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振兴,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金融业务的行政引导,而农商银行多为县级法人,受引导程度较深,政策风险增加。二是省联社职能转型不彻底,对县级行社的行政干预程度深,特别是在人才引进和系统开发等方面,农商银行受制于省联社,欠缺灵活性。三是农商银行法人治理机制相对不尽完善,经营层一般由省联社任命,高管人员政绩观念强,短期性经营行为突出。四是股东对当期红利的关注度高,进一步加剧了农商银行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倾向。

农商银行业务转型的瓶颈与出路

近两年,农商银行关于转型的话题已尘埃落定,最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莫过于“回归本源、沉力小微”。但看似简单的选择仍然充满复杂性与曲折,这主要是受制于内部的业务和管理短板。

产品研发落后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是全民信用评价的基础,也是推广小额信贷产品的基础。但相对互联网金融和股份制以及国有银行,农商银行的信贷技术仍停留在信用登记卡等纸质媒介和“一事一调”的具体事项上,没有实现大数据应用,对客户识别不够精准,导致贷款周期、额度、门槛的设立市场靶向不够,而且流程欠缺灵活与便捷,时效性差。

风控管理技术落后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商银行经营管理普遍存在重经验积累、轻技术创新的倾向。特别是中西部农商银行受人才引进不足、发展基础薄弱和整体市场环境的限制,侧重于靠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和监督约束业务风险。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的风控思维,最终导致业务流程雍繁。另外,农商银行相对保守的集体风控机制,授信分权程度低,缺乏灵活性,而且贷审会成员并不熟悉和了解基层市场的情况,从业务人员提交的有限报告中识别风险,增加了授信保守性。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基层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但是,风控和营销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加上“三农”经济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单纯依靠客户经理的专业性和责任心防控风险并不现实。另外,目前,农商银行实行信贷责任终身制,尽职免责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偏失,比如主观责任难以量化,问责不及时,免责期待性低,导致基层客户经理积极性不高,惧贷、惜贷思想较重。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由于风控管理体系落后,农商银行信贷产品多采用抵(质)押等担保模式,这与农户、小微企业等经济实体缺乏抵(质)押的现实相悖。另外,农商银行主要服务县域经济,而保险公司县级机构不具备决策能力,双方的业务协调交际几乎为零,造成了“银险合作”空白,风险分担机制难以成形。

发展小额信贷的对策和措施

在各类金融机构“会师”农村市场的过程,农商银行要完成逆袭,除了克服以上短板外,还应该注重以下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注重关系导向营销 关系导向是指农商银行要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紧密合作,掌握客户非显性的信用和财务信息及其变化趋势,弥补走访、面签等传统信贷模式收集信息片面的不足,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判断客户的品质,为农商银行针对性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奠定基础,有效控降农商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高忠诚度客户市场。

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一是要加大农商银行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性培训,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金融院校,常态化、系统化推进干部员工的素质教育或与标杆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后备干部的委托培养、挂职锻炼,提升经营层管理本领。二是要通过股权激励和外聘专家等方式,引进风控、营销等职业经理人,推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流程创新创优。三是要建立内训师队伍,通过“传帮带”机制,把员工队伍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承起来,形成“营销话术库”和“风控经验包”,提升信贷管理质效。

完善职能机构建设 推进农商银行信贷管理结构扁平化,根据经济活跃程度设立多个区块办贷机构,进行合理授权,实行网格化的“责任田”管理,推动办贷机构从深度上挖潜市场。同时,总行通过开发应用集信息采集、评级授信、电子签约等为一体的线上授信系统;在集中风控的基础上,使基层一线专注于贷前营销、贷中调查和贷后管理,突出营销职能,抓好市场拓展。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农商银行要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的方式,淡化结果导向问责理念,突出过程导向问责设计,设立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的履职尽责操作规范和标准,最大化限定责任认定的自由裁量空间,扩大尽职免责条款的实操性,增强客户经理对尽职免责的期待性。另外,加强大数据技术在“三查”环节的应用,减少人工干预因素,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经验风险和操作风险。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应主动增强财政补贴、风险补偿政策优惠的操作性,激发农村青年利用小额信贷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农商银行扩大支农支小信贷市场提供支撑。二是积极探索银保合作模式,省联社加强与保险公司省级机构的谈判磋商,推出价格适中的特色化保险产品,采取宣传引导、让利减息等方式鼓励农户参保,构建银行、保险公司和借款人按比例分担风险机制。

坚持培树乡土特色 落实与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农商银行必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调查研究,按照行业特点、经营周期、地理区块、社会关系和价值追求等多种因素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化,从增加信贷主体覆盖面、放松信贷用途管制、提高授信额度、简化信贷流程以及信贷风险防控等维度,针对性地设计“营销+产品+服务”套餐,使信贷产品成为更适合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所需的信贷新产品。

(作者单位:山西黎城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