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10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四轮驱动】提升中小银行反洗钱工作质效 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探讨 新形势下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如何推进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探讨

以三台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敬世明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与推广运用,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多领域运用,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进步、用户思维与习惯的改变,对中小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型银行在科技投入、基础积淀、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更大优势,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科技竞赛压力。但从实践来看,中小银行因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加之对科技的高度重视,通过捕捉科技金融风口,反能借助科技金融力量,不断缩小与大型银行的发展代差。本文以四川三台农商银行为例,就金融科技赋能农商银行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

实践与探索

当前,三台农商银行主要在七个方面进行了科技服务创新探索。一是打造运用场景,解决“获客”与“活客”问题。通过与辖内医院、学校、商超合作,推广“惠支付”结算产品,实现对用户资金的结算与沉淀;与税务、卫健部门合作,共建服务平台,实现“金融+税务”“金融+医疗”等服务目标;与自来水、燃气公司合作,实现生活服务费用手机银行缴纳。以上业务属于“高频”业务,只要用户首次使用,基本每月都会使用,提高了客户的产品使用频率。截至2021年9月末,三台农商银行电子渠道交易占比突破94%。二是建设综合服务站,解决助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四川农信作出了到2022年末,乡村综合服务站对全省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的规划,三台农商银行现已完成建设目标,累计建设综合服务站402个。在实现基本的金融属性后,该行后期将重点围绕“综合”下功夫,如通过加强跨界合作,与移动公司、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同,推进综合服务站“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四流合一功能体系建设,群众在综合服务站可以购买日常消费品、获取最新的惠农政策、获得小额存贷款、转账、查询等日常金融服务。目前,三台农商银行“农综站”实现金融业务月均交易7万笔、金额1700万元。三是发展“惠生活”,推进“金融+电商”服务,拓展特色农产品销路。四川农信着眼于电商服务,建设了“惠生活网上购物平台”,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了新的通道。目前,四川农信手机银行用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进入“惠生活”平台,实现网络购物。而三台农商银行对有意愿到线上销售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实施免费服务,并主动对其进行包装、宣传,助力农户增收。四是发展智能贷款业务,解决贷款难和融资贵问题。工作中,三台农商银行先行先试,在省联社指导下先后上线“蜀信e贷”和“农e贷”智能贷款产品;通过对用户注册信息和网络信用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零资料、秒审核、全线上、智能化”服务目标,用户只要信用良好、收入稳定、用途合规,可轻松获得最高30万元信用贷款。从今年初上线到9月末,三台农商银行智能贷款达到1.4万户,余额10.6亿元。五是创新融资服务,破解抵押融资瓶颈。依托物联网技术与理念,该行积极探索“生物活体抵押贷款”,将养殖户的肉牛、生猪等作抵押物,实现对养殖大户融资的有效满足。六是推进“银村直连”工作。依托与财政部门实施系统共建,该行发挥农商银行渠道优势,通过有效的授权管理、系统留痕、定期对账等方式,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阳光化、廉洁化,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七是开展科技“微创新”。该行利用行内科技力量,自主研发了客户预约(客户通过线上预约办理业务,减少到网点等候时间)、客户精准营销(通过客户在柜面刷银行卡业务,识别客户电子银行等产品绑定及使用情况)和自助机具线上巡检(通过线上反馈巡检及发现问题情况)三大系统,提高了服务质效与管理效率。

困难与问题

一是数据治理能力不足,存量利用率低,增量采集成本较高。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商银行存储了大量基础客户数据,但以前对数据质量的重视不够,一些数据不够准确、完整;同时对数据主动分析、管理、运用不足,数据治理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到目前的数据应用。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数据孤岛”难以打破,如在实践中,大量的农户基础信息需要客户经理下乡入户采集,由于存在部门间的协调问题,此项工作难以通过公共服务机构或有效的制度机制,实现市场数据的高效、准确收集、共享。二是科技创新力量不足。科技投入的效益具有滞后性,很难立竿见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商银行管理层在决策上的积极性,同时,省联社科技平台建设站位和立意均与县级机构存在差异,容易产生个性化和特色化差距。且农商银行总体财力有限,科技投入有限,科技创新的力量不足,战术上主要采用行业跟随策略,缺乏独创性和突破性。三是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创新往往与风险相伴,科技创新既有项目本身的风险,也有项目投产后在消费端形成的风险,更需要机构对预见和未预见风险具有高效响应能力。农商银行受限与人才、系统、管理能力等,对风险的主动应对和管理能力偏弱。四是公众教育滞后。科技金融一方面为公众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对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去年以来,国内新型网络电信诈骗事件络绎不绝,这方面,作为金融业银行机构的农商银行在自身系统建设和金融知识普及及公众金融风险教育上,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对策与建议

一是国家层面在加强公众信息保密机制建设同时,农商银行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推进税务、银行、人社、公安等部门数据实现共享,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效。二是同业层面,特别是农商银行要树立“抱团”发展思维,按照“包容、共建、共赢”的思路,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提高科技金融创新水平。三是机构层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金融科技走势研判,坚定科技创新投入,强化数据治理,加强人才培养,同时,履行金融知识普及责任,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四是分工方面。按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省联社聚焦县级法人和农村客群偏好、需求变化,不断强化IT系统建设,夯实系统支撑。市县法人机构应立足地方实际,建立全面、有效的营销机制和产品售后维护机制,不断提高产品对客群的覆盖面。同时,鼓励在监管许可范围内,大力开展服务营销风控方面的“微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金融科技从银行端加快融入公众生活,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系四川三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