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综合 周村农商银行 精准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科右中旗农信联社 积极推行社保卡“一站式”服务 浑江农商银行 围绕新兴产业加大信贷投放 靖安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平台 金融科技赋能“智慧校园” 图片新闻 人生是一场修行 曲阳县农信联社 周到服务获点赞 云和农商银行 上门为客户补办社保卡 榆树农商银行 召开“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会 定南农商银行 打造员工“第二家园”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 作者 王志芳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枣元头村。枣元头村属于半粮半菜区村,也就是每家每户都有粮食耕地和蔬菜耕地,几乎各一半。村里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品种,我们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开始大概认识和了解了,在接触这些粮食和蔬菜生长的各个阶段也就占据了优势,从播种、成长到成熟,“近水楼台先得月”喽!这些经历陪伴我们一起成长,是我们童年生活当中从未缺席过的“玩伴”之一,同时也为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记得那时候,有一天父母让我跟着哥哥去地里摘西红柿,远远就看到在地里用竹架搭成的三角形支架,用这样的支架支撑着的除了西红柿,还有黄瓜和豆角。只见红的、绿的、圆圆的西红柿簇拥着,三个一团,两个一伙,很是亲密的一起生长着。再看还有小小的如绿葡萄一样大小的,可爱极了!还有一种半红半绿的西红柿,红色与绿色互相衬托显得异常耀眼,不由得吸引人的目光并驻足停留。听大哥说半红半绿的西红柿酸酸甜甜最好吃,我就上前伸手摘了一个,在渠道的小溪里简单洗洗后迫不及待送到嘴里,立刻感觉整个口腔被美味霸占了,吸入的汁水瞬间急速冲入喉咙,味蕾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那样的酸甜可口,那样的叫人回味无穷!

高粱面大家应该都吃过,但是,一种叫“黑霉霉”的东西,我想大家就陌生了。它与高粱穗同时生长出来,年幼时外观长得一模一样。想要区分就要靠手指触摸着去捏,仔细用手捏整体感觉比起高粱穗要发硬一点。如果用剥开来的方法去分辨,这样就破坏了高粱穗,高粱穗就长不大了,就会影响到收成。刚长出的“黑霉霉”直接剥了特别好吃,还微微有点甜。剥开来的形状像粉笔一样,但是“黑霉霉”下面是白色的,上面是略微发黑色的。到了老了就炸开花了,全变成黑色的了,那时候就不能吃了。那时候我们小学大门口对面就是高粱地,课间很多同学就会偷偷跑去对面地里认“黑霉霉”吃。有一次被班主任老师逮了个正着,就惩罚每个同学再去地里认“黑霉霉”,不允许认错,认错了要重罚。条件是不许剥开看,不能破坏高粱穗,否则就要重罚。从那件事之后,同学们再也不敢课间出去了。

每年我们放暑假就会去地里帮忙,记忆中韭苔长得特别快,韭苔就是韭菜里生长出开花结种子的,绿色多边形的细杆,顶端带着一个花骨朵,且是多个小花骨朵组成,花骨朵的外面还有一层透明的外衣包裹着,从韭菜里一根根冒了出来的。之后随着韭菜和韭苔的生长加快,韭苔就会长粗,顶端小花骨朵会冲破外衣,慢慢地开出白色小花,远远看上去像放大的蒲公英。这时候韭苔杆就越来越掐不动了,大人们就会用来做韭菜花吃,如果再老了就只有收种子了。那时候城里人就是喜欢吃嫩嫩的韭苔,用其做韭苔饺子,所以我们就要在韭苔最嫩的时候赶紧抢回家,这样就会卖一个好价钱。“打”韭苔是需要技巧的,手要顺着韭苔生长的方向,逆行到最底部掐断,如果从中间掐断那就浪费了,剩下的韭苔就会枯掉。那时候地里有很多的蚂蚱,有“虎头、扁担婆、叫喳喳、棍儿猴等等。在我们“打”韭苔的时候就会跳出来捣乱,我就借助“狗尾巴”草的功能,捎带的抓点蚂蚱,然后把它们串在上面,拎回去给奶奶养的大黄猫吃……

玉米成熟了,就要手工一粒一粒地去剥,之后直接装袋卖掉或者磨成玉米面吃“煮疙瘩”和“窝窝头”。剥玉米在没有掌握技巧时手会特别的疼,还会有磨破的现象,所以我在剥玉米的过程当中就慢慢观察大人们怎么剥。原来是利用剥掉玉米粒的玉米棒子作为辅助工具,那样剥玉米手就不会那么疼了,而且还会提高工作效率。记忆中,剥玉米的时候,我会给奶奶搭把手,通常是和奶奶一起搬上小凳子坐到院子里劳作。就这样我和奶奶每天都会参加到剥玉米的队伍当中,越来越顺手后就容易多了,当然,我们的劳动成果也为全家尽了点微薄之力。

黄豆苗需要除草的时候也是在我们放暑假的时候。现在的人们都特别爱吃毛豆,那时候我们是不爱吃的,看见毛豆子就发愁。秋收时候,是一年当中最忙的,因为秋天雨水多,大多时候是要抢收,抢收回来再进行晾晒。之前好多年所有的秋收都是人工完成,带上线手套,一人拿上一把镰刀去地里。人工收割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一棵一棵地用镰刀割,每天到傍晚再拉回来放到屋檐底下,小范围摊开。等全部收割完拉回来就要上房顶,每天翻动全方位地进行晾晒。豆子经过晾晒后,父母就用一种工具敲打豆子助其离开豆荚,打出来的豆子再用“簸箕”簸去多余的豆荚壳和豆苗残留,然后一批一批的将豆子进行装袋,之后就可以去粜豆子换点钱了。

每年9月到10月,我们已经开学了,大人们又开始冬小麦的种植了。冬小麦的耐寒能力是比较强的,经过一个冬季严寒的磨练和考验,一般都是可以安全过冬的。到来年5到6月份就可以大获丰收。俗语讲“大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那时候冬天的第一场雪对于大人们来说是特别高兴。但是听得最多的还是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就盼着春天的第一场雨。后来才知道,原来奶奶也是在为冬小麦的丰收担心。

童年趣事还有很多,但是用发现的眼光看,快乐无处不在。在当时,每家每户大人带小孩下地干活都是常事,仔细想来,既有收获又不失乐趣!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