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2月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村镇银行 【五应尽】打造农商银行助企纾困引擎 农商银行员工异常行为审计策略研究 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转型路径 农商银行网点如何推动业务发展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转型路径

□ 作者 戴世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银行的审计工作也经受着极大考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银行审计工作应化“危机”为“契机”,主动强化非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新冠疫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现场检查受到限制国内外疫情频发,受隔离监测、人员聚集等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容易发生审计检查组不能进驻现场的情况,进而不能及时进行现场检查,一些常规审计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审计力量无法集中部分银行审计人员出差返程后,需要隔离监测,不能继续安排审计任务,导致审计人力资源不足,无法有效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执行不全审计进点会、现场复核、审计意见交换等程序开展受限;直接取证、“面对面”询问、实物盘点抽查和实地测试等程序不能有效执行;会计凭证、合同文件等纸质审计证据无法及时完整查阅,程序缺失增加了审计风险。

审计计划难以完成审计工作一般在年初制定全年审计计划,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但疫情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暴发,导致审计时间缩短、频次降低,造成年度计划难以完成。

审计工作质效降低人力资源不足、工作时间压缩,难免造成“赶工”现象,因调整审计项目、减少抽样,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导致审计结论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审计成果无法有效运用,严重影响实现审计目标和管理增值。

开展非现场审计的必要性

非现场审计势在必行2020年2月,审计署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加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结合。”2022年1月,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非现场数字化审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非现场审计优势明显非现场审计又称数字化审计、IT审计,是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各项业务数据的电子信息进行分析,经客观考量与评估,辅以传统现场检查程序,得出审计结论。证据获取上,减少了对现场检查的依赖和收集纸质材料的需求;数据处理上,使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替代人工分析和现场检查;审计范围上,通过拓宽信息收集渠道,采集更多证据,扩大审计范围。同时,通过电子数据和计算机系统收集数据,能够分析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变动规律,业务发展与财务收支的内在联系,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形成审计线索,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非现场审计条件成熟目前,我国已是数字技术大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为全国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并且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审计人员可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审计程序的改良使用,非现场审计能够得到充足的科技支撑。

关于非现场审计发展的具体建议

完善制度体系要不断改进非现场内部审计制度,创新完善数字化审计流程,优化制度提高审计效率。特别对于非现场审计数据量大、采集频率高、数据密度高、结构复杂程度强、数据标准不统一、相关关系印证困难等特点,要从制度层面明确数据的采集依据、管理办法、治理标准、取证程序等规范,构建完整的审计数据标准、审计数据分析规范、审计数据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提供准确审计指导,有力保障审计质量。

转变审计理念更新思维方式,注重用数据“说话”。非现场审计不仅是信息、数字、智能技术的简单集合,更是一种创新的审计思维;是从抽样审计到全面审计的转变,从关注因果逻辑到关注变量相关性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乃至持续审计的转变。银行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非现场审计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内部审计工作整体创新的重要驱动。

打造数据平台收集各方面数据,运用审计程序对其汇集、分析,这是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数据收集平台,汇总业务条线信息数据,规范审计信息数据库,是做好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基础。要将各业务条线数据及各个时间段的行业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多渠道及时更新数据,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同时对信息系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降低审计风险。

有效开展分析要利用审计数据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要深度挖掘数据,运用文本分析、社交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大数据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要创新应用EX⁃CEL、SQL、ORACLE及新兴的PYH⁃TON等技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的财务和业务数据以及外部的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对比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统计分析等深度分析;要针对不同业务数据和范围,选择恰当的系统和工具,提高审计效能,把审计业务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现审计疑点,提升审计服务增值。

加强队伍建设在非现场审计发展的过程中,新型人才储备必须及时跟进,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满足新形势下数字化审计转型的新要求。由于数据来源和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析技术方法的复杂性,要求银行审计业务人员要成为既懂大数据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和建立人才队伍是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关键。对于银行内审人员而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学习更广泛的数字化技术,提升审计证据收集的效率,丰富数据分析的手段,不断提高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能力,最终目标是打造一支兼具业务、风控、财务、IT等全方位知识的专业审计队伍。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信联社长春稽核审计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