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2年12月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村镇银行 【五应尽】打造农商银行助企纾困引擎 农商银行员工异常行为审计策略研究 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转型路径 农商银行网点如何推动业务发展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员工异常行为审计策略研究

□ 作者 钟飞华 陈燕 刘晓云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日渐重视。农商银行因员工违规违法而被罚的案件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加强员工日常管理,对于农商银行强化内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具有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内部审计作为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要聚焦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前移监督关口,及时揭示风险,做到“防未病”,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农商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的特点

违规手段隐蔽化伴随着金融科技在农商银行的广泛应用,个别员工违规手法越来越隐蔽,如员工通过手机银行等工具控制他人账户充当资金掮客、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往来等;与商户勾结,利用POS机刷卡消费骗取高额手续费及优惠券;利用业务便利套取客户资金;通过多次行外的转账规避资金流向等等,违规行为更加难被发现和防范。

违规行为复杂化审计实践发现,具有异常行为的员工大多数具有防范心理,懂得从法规和制度中“打擦边球”规避监管责任,利用信息系统漏洞进行违规违纪操作等,导致异常线索查找难。

违规类型多样化汇总分析监管部门的通报,当前农商银行员工的异常行为已经不仅是个别条线、个别领域员工的个别行为,而是涉及职业操守、信贷管理、资金理财、资产保全和内务管理等各个领域,如经商办企业、涉及诉讼、失信、涉黄赌毒、民间借贷、涉“过桥贷”、高透支等异常行为,覆盖面广。

农商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审计的难点

面临审计数据壁垒员工异常行为审计信息涉及部门多,数据在收集过程中经过多个部门和多道程序,收集的信息由员工自行填报。限于员工的银行账户、简单的亲属关系等信息,不能查询到员工跨行或者异地同类机构的账户信息,难以全面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加之动态更新不够及时,数据的滞后容易导致审计未能发挥事前监督作用,导致异常行为风险提示不及时。

审计手段不够丰富农商银行通过抽查员工异常资金流水、根据审计信息系统及风险预警系统发出线索、员工征信报告、法院诉讼信息和设立举报、匿名评议等方式进行审计,未能全面发挥大数据作用通过核心系统自动化开展员工行为日常监测,审计容易成为走过场,敷衍了事。

信息系统支撑不够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受限于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等,其审计信息化都是依赖省联社的审计信息系统,未能完全实现系统的个性化研发,日常未完全对员工行为实行建档管理。

农商银行员工异常行为审计策略

丰富收集渠道,完善信息动态化管理坚持以用为本,依托各类核心系统,以外部征信数据、工商和公安等渠道信息数据为辅助,建立完善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机制,推进各部门的协作。网格化收集员工信息,包括金融账户、关系人、财务和异常行为等信息,打造全方位、动态化、智能化的员工电子信息库,打破数据壁垒。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动态监测员工日常行为,强化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强化科技赋能,提高系统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现有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和线索排查功能,强化审计信息系统与风险预警系统的联动,开发和丰富员工异常行为风险预警模型,为全部员工建立多维度的风险模型。同时,根据员工岗位的风险等级及时进行风险评分,对触发预警体系的员工异常行为自动预警,及时将线索数据于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等指标综合分析,全面勾勒员工风险信息,增强审计前瞻预判和风险揭示能力,有效预防员工异常行为。

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审计精准化监督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运用水平,增强胜任异常行为审计的能力;不断丰富审计方式,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为,对风险较大的关键岗位员工加强日常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延伸员工异常行为审计的内容;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加强问责长效机制建设。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