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3年3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念好乡村文化振兴的“四字经”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 整村授信“贷”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村授信“贷”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 王平涛

农商银行作为与农相伴的责任银行,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积极探索地方党建与金融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创新推广“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商金融力量。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实践和探索

步调统一,提升普惠金融广度。为做大做优基础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农商银行应按照“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农区微贷”模式,分层开展批量对接服务。通过对接政府、乡镇主要领导,参加乡镇普惠金融现场会,做好村组对接宣传,定期开展电话回访,将“挎包银行”触角延伸到各乡镇村组、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全行上下齐心发力,有效推进“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

标准统一,增强评级授信精度。农商银行明确“整村授信”须坚持“背靠背”原则,要求不低于3至5名外部评议人员参与,每位评议人必须逐户、明确、独立给出意见,并在评议表备注栏中注明每户的人品信用度、家庭资产、经营或工作等情况,按“一户一位”重点资信状况良好的家庭成员进行授信。科学确定每户的最终授信金额,切实解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的实际问题。

方法统一,加大服务推进力度。农商银行坚持“日监测、旬排队、月通报、季评比”督导机制,落实微贷业务尽职免责机制,有效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内生动力。在挖掘服务深度上,充分运用“整村授信”台账,以户籍信息为基准清单,结合业务系统内各类别客户明细进行匹配,分离出存款、贷款、电银类客户服务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全方位批量服务客户,避免单户信息获取所遇到的客户经理效率低、客户配合意愿差的问题。

以湖北咸宁辖内崇阳农商银行为例,近年来全面启动“村银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坚持以农为本,坚定做小、做散、做土,充分发挥自身支农主力军优势,持续深入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批量对接、精准服务”的微贷业务发展新思路,有效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作为,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启示和建议

推进“村银共建”必须坚持常态化。实践证明,“整村授信”示范创建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而抓好“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切忌急功近利,避免为完成任务、争取排名而赶进度、弄虚作假。必须持续坚持跟进服务,加强“政银”合作,积极对接农业主管部门,深化“村银共建”机制,加强客户联络,巩固“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农区微贷”模式,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工作方式方法必须做到科学化。科学施策抓“整村授信”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在推进整村授信过程中,一方面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发挥引导作用,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营造“整村授信”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采取科学方法,先易后难,对群众基础好、村“两委”配合程度高的村优先推进;先集后散,对产业和农户聚集地集中的四类经济主体村组,优先签约授信;先内后外,优先抓好在家经营四类主体,再抓在外务工创业群体;先从村干部、党员入手,再由党员干部逐步向村民推广。

做优“整村授信”必须实现系统化。坚持系统观念抓“整村授信”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明晰“整村授信”的问题关键,在提升服务上做文章,坚持足额授信和差异化授信,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产品和线上信贷产品,激活有价值资产资源要素;在激活机制上做文章,对“村银共建”良好的行政村给予经济奖励,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客户服务管理必须加快智能化。有效的“整村授信”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完善“整村授信”科技支撑,丰富现有电子银行功能,优化支付结算系统功能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乡村数据共享,完善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服务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保障资金与服务流向畅通;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依托第五代通信技术(5G)、智能终端等技术,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的移动展业,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系湖北咸宁农商银行副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