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3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新质生产力推动“强农”走向深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职责 “一升一降”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图片新闻 做好“五篇大文章”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职责 “一升一降”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 本报记者 吴叶琪

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接受媒体采访,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金融风险“怎么看、怎么办”——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之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李云泽表示,作为金融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们的首要职责,针对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形势如何,可用三句话进行总结,即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应对风险我们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李云泽表示,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尤其主要金融机构经营稳健,可以说,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盘非常稳固,无论对照国际,还是国内监管标准,我国金融业的主要“体检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李云泽坦言,虽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但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比都很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积极会同相关地方政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动风险化解。

应对风险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李云泽表示,我国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支撑和最有力保障。

“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10万亿元,我们还有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各种行业保障基金,可以说我们抵御风险的‘家底’非常坚实。同时,我们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李云泽直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金融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关键是对风险有效管控,防止经济金融大起大落。李云泽表示,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用辩证的思维审视风险,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金融风险防控举措,李云泽指出,当前应重点在提升“四性”上狠下功夫。一是前瞻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健全涵盖源头治理,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二是精准性,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积极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持续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三是有效性,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着力推动金融监管基础法制建设,加快弥补制度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执法效率;四是协同性,推动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加快推动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的相关工作要求。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怎么样、怎么干”——“一升一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就如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李云泽用“一升一降”总结了近几年金融助力经济回升向好的成效。

“一升”,指服务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不仅表现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还表现为对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的平稳增长。“一降”,主要是指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这主要表现为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为购房者节约利息支出,银行的减费让利和车险的综合改革也让金融消费者从中获益。

李云泽介绍,近几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为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最北到漠河,最南到三沙,都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但李云泽也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很多短板和弱项,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

他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全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服务有效需求。在消费、投资、外贸方面加大金融供给。三是服务民生保障。在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方面做文章,打造灵活就业群体的专属保险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巨灾保险覆盖面和试点范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