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3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新质生产力推动“强农”走向深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职责 “一升一降”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图片新闻 做好“五篇大文章”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质生产力推动“强农”走向深入

毫无疑问,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讲到新质生产力,一番叮嘱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要求走出新的发展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集中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劳动者、劳动技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农村金融机构应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任务,紧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和内涵的认识,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科学教育等重点领域倾斜,利用资金优势促进当地优势产业链整合,认真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农业是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业态壮大、未来业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开展。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包含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技术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绿色经济规模,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发展道路。

农村金融机构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充分发挥业务功能作用和农村金融优势,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稳扎稳打推动经营管理转型,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省级联社(省级农商行)应充分发挥总部优势、管理优势、数字优势,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特点,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引入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交易数据等多源数据,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线上化、操作便捷、额度更高的科创贷款产品,解决企业初创期、成长关键期最为重要的融资需求,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顺利成长起来。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金融是链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不仅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金融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服务实体经济是农村金融的根本宗旨

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益、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是“金融强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客观要求。“金融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研司司长李明肖说道。

“要通过深化科技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等产业倾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认为,要着力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专精特新”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会同有关部门稳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农村金融应为当地优势产业链和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他们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并降低风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配置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绿色、创新的农业生产项目,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强农”的重要根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