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3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利差收窄形势下农商银行的应对策略 提升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质效的路径 农商银行“过程式审计”问题的思考 做好“五篇大文章” 助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质效的路径

□ 作者 屈向东

近年来,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农商银行内部治理状况明显改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相对于农商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内部审计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其内部审计质效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商银行提升内部审计质效的路径,以期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供参考。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理念无法适应发展需要。一是缺乏系统性思维。审计思维普遍转为定势,通过培训、学习、考核等方式较难改变;审计人员精力主要关注日常分散的一般操作性问题,缺乏“点、线、面”多层次结合的审计视野。同时,重查处问题,轻研究分析,在审计的高度、广度、深度、精度上有待提高。二是审计方法固化严重。当前,农商银行在各项新政策、新产品、新制度、新要求制定发布的同时,也伴生出一定的新风险、新漏洞,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审计方法仍然陈旧,对照制度条文“生搬硬套”,在细枝末节上“兜兜转转”。

(二)审计项目开展不够系统深入。一是审计项目质量有待提高。审计项目风险导向仍不够突出,多局限于信贷、财务等传统业务的查错纠弊;对法人治理、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领域的审计走了形式,没有立足经营绩效导向深入查摆问题,难以真正发现违规、揭示风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项目统筹能力较差。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内部审计“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审多用”的审计项目统筹融合度不深,“大项目”审计模式尚未建立。

(三)非现场审计能力薄弱。一是模型开发能力欠缺。内部审计人员对金融知识、业务风险点较为熟悉,但对模型开发工具的掌握存在短板,将审计经验转化为审计模型的能力普遍欠缺。二是数据分析能力差。经过多年努力,内部审计人员基本具备了非现场审计思维,但是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分析能力、验证能力离国有大银行还有较大差距,更多关注一条疑点数据存在一个问题的因果关系,从各类数据逻辑关系中发现深层次问题的宏观思维欠缺。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一是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处理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审计人员对违规问题不能做到全面细致的定位和区分,存在简单根据具体规定条款,教条式、僵化的、不问前因后果地进行问题定性和处理责任人,问题定性和处理离贴近基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合情合理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通过审计改进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的能力欠缺。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缺少进一步的分析总结;未能从法人治理、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人员管理等层面,深入剖析产生违规问题的根源,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设性的审计工作建议。

(五)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一是部分农商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选配不重视。有的审计部门人员结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有的审计人员岗位经历单一,专业胜任能力不强。二是复合型审计人才偏少。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资本规划、关联交易、国际业务等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审计技能欠缺,审计覆盖面偏窄。三是风险导向仍不够突出。对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的审计很多走了形式,沦为“表格复核式审计”,没有立足经营绩效导向深入查摆问题,难以真正发现违规、揭示风险、促进发展。

提升农商银行

内部审计质效的路径

(一)对标“如臂使指”,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审计是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应时刻把坚持听党指挥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作为一条“工作主线”贯穿于审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各级党委决策部署,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力度、精准度和实效,确保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对标“如影随形”,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推进审计全覆盖。一是消除审计监督盲区、死角。应立足经济监督职责定位,坚持农商银行资金走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沿着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实施“穿透式”审计,将各业务领域全部纳入审计监督。二是精准把握审计监督重点。应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人员的审计监督,将有限的审计资源优先配置到最需要审计的机构和业务领域,深入揭示问题和风险,形成实际的、实质的震慑。

(三)对标“如雷贯耳”,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提升审计监督震慑力。一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着力揭示反映典型性、突出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系统管控等层面存在的深层次风险隐患,从制度机制、系统管控等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治本之策”,提升审计价值。二是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加强审计发现问题跟踪管理,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销号管理”;定期开展后续整改审计,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整改成效进行检查。三是客观公正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综合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主观动机、风险损失和整改情况,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合理进行责任认定并提出处理建议,确保责任认定和追究客观公正。

(四)坚持“科技强审”,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树立“科技强审”理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审计信息系统功能、数据治理水平和模型研发管理质效。二是扩充模型研发工具。增加模型工具的自动化处理功能,推动模型研发由可视化建模向自动化建模转变。三是持续充实审计模型库。要及时总结典型问题疑点数据特征,形成审计模型思路,针对性研发审计模型。四是强化模型质量验证评估。要及时调整参数和预警规则,优化完善存量审计模型,淘汰低效审计模型,提高审计模型精准度、“靶向性”。

(五)加强内部审计自身建设,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一是实行审计人员分层分类管理。按照审计业绩对审计人员划分等级;定期动态调整,激发审计人员创先争优热情。二是建立审计后备人才库。综合考虑审计业绩、审计经验等,择优选拔部分一线审计人员建立审计后备人才库,组织在库人员参加重要审计项目,培养储备审计后备力量。三是强化审计人员履职考核。在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审计质量、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建立考核指标,对审计人员履职质量进行考核。

(作者单位:山东平邑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