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4年6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如何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以宁波北仑农商银行为例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探索与实践 ——以鄂州农商银行为例 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探索与实践 ——以鄂州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冯勇

近年来,湖北鄂州农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行上下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着力点,以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落脚点,坚持优化举措、创新管理,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服务定位,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将普惠金融服务“做精、做细、做出成效”,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擦亮“金融为民”服务底色,为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工作中,该行在全省率先实现鄂州全市303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全覆盖,并打造了华容区、鄂城区两个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通过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以金融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同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担保方式,有效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

实践与路径探索

(一)实施整村授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开展“863”数字化整村授信工程,完善乡村信用体系。鄂州农商银行建立“政府+银行+村委”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由各区政府领导挂帅的整村授信领导小组,明确农户走访建档率不低于80%、预授信率不低于60%、签约授信率不低于30%的 “863”数字化工作目标,对全市303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授信。鄂州农商银行积极落实“六有”宣传要求,即村组显眼位置有驻村“金融村官”公示牌和整村授信公告牌、宣传栏、产品海报、宣传横幅,并通过“村村通”喇叭广播整村授信消息,提高村民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定期向市、区政府汇报整村授信工作进展,确保工作及时有效推进。二是实施“三通工程”,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机具要求,鄂州农商银行先后投入助农取款终端等金融设备,打造标准化“普惠金融工作站”,扩展乡村金融基础服务前沿阵地,实现“普惠金融工作站”“村村通”;强化移动支付普及宣传,为乡村商超、药店、零售店、流动商贩提供二维码收款服务和设备,优化乡村支付结算环境,实现扫码产品“店店通”;利用“普惠金融工作站”向村民推广“掌上农信”手机银行服务,指导村民在手机上办理贷款、转账、交社保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手机银行“户户通”。三是打造“‘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服务模式,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鄂州农商银行严格按照“三熟两优一好”标准选派97名“金融村官”驻村办公,并按每周不少于两天的要求驻村提供金融服务和政策咨询。鄂州农商银行42个基层支行党支部与服务辖区行政村开展“村银”共建,按“一村一群”建立金融服务微信群,线上答复村民各类问题咨询,推进“村银”党建互联、信息互通、人员互助,便于及时有效掌握村组人员、生产情况和金融需求,推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鄂州农商银行派驻茅圻村“第一书记”兼“金融村官”与茅圻村共同打造的“巧巧工作室”得到全市推广。

(二)加强服务创新,助力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一是创新实施“301”贷款模式,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鄂州农商银行重点围绕小微企业“贷款慢”问题,大力精简办贷流程,缩短办贷时间,减少申报资料,推广“301”贷款模式,实现“三分钟申贷、零抵押、零担保、零人工干预、一键式提款”的快捷办贷。客户通过鄂州农商银行“人码合一”平台自助扫码提交贷款申请,客户经理可通过“智慧微贷”平台及时获知客户需求;并通过线上渠道采集客户信息、录入申贷资料、获取授信额度建议等,客户最快可当场提款。“301”贷款模式不仅打破了金融服务的空间约束,客户经理在客户现场即可完成调查到放款的全流程,客户经理和客户都免于来回奔波,更打破了办贷的时间约束;实现了客户“即申即贷”,甚至提前授信、循环使用,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体验感。二是创新制定“千米工程”服务机制,及时响应线下信贷需求。鄂州农商银行“千米工程”是利用城乡网点覆盖优势,通过对网点周边3000米范围内农户、商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进行多轮走访,建立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档案,绘制授信、用信地图,以扫码支付服务全覆盖推进金融服务需求全覆盖,提高了金融服务综合性和时效性;同时,推行“零距离、一站式”金融辅导模式,针对融资困难、金融服务满意度低、有新增融资需求的企业派驻“金融辅导员”到现场进行金融政策宣讲、开展融资咨询指导,助力普惠金融政策第一时间落地见效。三是创新推出“一行一品”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鄂州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实施“一行一品”差异化服务策略,为特定行业客户优化信贷准入门槛,通过灵活利率定价方式,增强各行业领域客户的金融产品适配性,助力小微企业增产扩产、转型升级;通过打造“金刚石贷”“冷链贷”“养殖链贷”等产品,为49家行业龙头企业授信9155万元,为“燕矶金刚石”“樊口武昌鱼”“胡桥豆丝”等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提供动力。同时,鄂州农商银行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产抵质押方式,发放了全市首笔“排污权”抵押组合贷款500万元;与鄂州市总工会合作推出“产改工惠贷”系列产品,为劳模、工会会员、困难职工等特定客群,量身打造“劳模贷”“普惠贷”“暖惠贷”;对40家工会会员企业及1665名企业职工授信6.5亿元,以创新能力驱动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要素整合不足。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不一,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机制,导致数据分析不专业、不准确,碎片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处理时间和成本,也阻碍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满足,影响了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滞后。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的必然趋势。鄂州农商银行作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不足,先进技术支持的缺乏限制了其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提升,影响了普惠金融的推进效果。

(三)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有限。尽管鄂州农商银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方面进行了产品创新,但服务的覆盖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偏远地区、细分行业、特殊人群的金融服务便利性、可达性仍需持续提升。

改进措施

(一)党建引领创建普惠品牌,推动普惠金融持续下沉。要深入实施“‘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服务模式,强化支行党支部与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党支部间的沟通关系;通过共建活动,增强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将普惠金融政策支持融入村镇、社区、园区规划和建设,为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续完善“政、银、企、村”合作模式,实现普惠金融差异化发展。要有效整合村组、社区、园区特色资源,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产品与机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品牌;持续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创建“普惠金融示范点”,建立更加紧密的“政、银、企、村”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缔造”理念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三农”“小微”领域的落地实施。

(三)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以金融科技助力普惠提质。要扎实开展“‘六访六增’,践行‘四下基层’”活动,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精特新”重点企业、个体工商户、村组和社区、流失客户、“沉睡”客户“六类客群”进行走访调研,建立和完善信息库,加强客户需求分析和风险研判,依托省联社“数字化走访平台”“扫码申贷平台”“智慧微贷平台”,扩大“301”贷款模式的覆盖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作者系湖北鄂州农商银行党委委员、提名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