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食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食堂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的餐饮服务形式。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是餐饮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食堂”顺应市场政策的发展方向
从供应侧来看,“智慧食堂”厂商按方案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即智能硬件集成方案厂商、软件系统开发方案厂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案厂商、全渠道营销与服务方案厂商、整体智慧食堂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江南农商银行“智慧食堂”项目合作供应商均属于整体“智慧食堂”解决方案提供商。
从政策上看,中央与地方层面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智改数转”高速发展。2021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有序开展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末,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完整社区食堂建设;2023年10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此外,在探索“五大金融”的过程中,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在“智慧食堂”场景下穿插交融,成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智慧食堂”服务场景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对“智慧食堂”有刚性需求的客户主要分为六大类: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呈现出使用周期长、用户消费稳定的特征;学校食堂,就餐结算需求较为简单,且用户呈现显著的周期性波动和更迭;医院食堂,用户对用餐流程陌生,客群特点对“智慧食堂”的产品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食堂,需求简单、落地快,金融业务需求较少;社区食堂,基于地方政府养老助餐食堂政策实施,公益属性强。
以江南农商银行“智慧食堂”业务为例,食堂客户主要分为企事业食堂和社区助老食堂两大类;其中,企事业食堂占比超过90%。截至2024年10月末,江南农商银行“智慧食堂”客户共有政府机关489家、司法机关41家、事业单位303家、优质企业126家、普通企业2905家;社区助老食堂有412家。
打造“智慧食堂”赋能银行业务转型升级
(一)“双端”发力,提质增效,增强项目盈利能力。一是对公端,加深与企事业单位的全面联系。银行要以“智慧食堂”为切入点,增强综合金融服务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普及数字人民币代发薪业务,可以通过“智餐小程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此外,银行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主营业务、支付清算、数据管理的多方位合力。二是对私端,增强获客能力、金融转化率。银行要建设食堂衍生场景,比如高校的自助咖啡机场景,以增加场景来提高获客率、使用率、转化率;同时,要个性化解决用户痛点,为无食堂、早晚饭、不开火、加班餐等情形提供对应的产品与服务,进一步拓展用户服务范围。
(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一是从客户角度出发,优化使用体验。为提高金融转化率,江南农商银行创建的“江南智餐”平台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会员权益。一方面,进一步细化会员划分,平滑不同等级会员之间的差异,增强用户吸引力;另一方面,统筹各条线板块的客户成长模式,将“浮力森林”作为统一的积分体系,统一“度量衡”、拆除权益“壁垒”,为客户提供更清爽的使用体验。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同业先进经验。除了江南农商银行,其他同业机构也开发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订餐系统,实施多项智能管理技术。一是订餐智能化管理。许多同业机构均上线了“线上点餐”类型的功能,通过线上点餐、团餐,与供餐单位完成充分的需求沟通,实现智能订餐的精准性。二是成本智能化管理。部分同业机构通过线上预约功能为食堂每日备菜提供了精确的依据,加上高效、智能化结算功能,使食堂用工和企业费用开支都明显下降。三是服务智能化管理。一些同业机构通过打造健康管理以及数据中台,拓展“智慧食堂”服务触角,将采集的数据应用至食品偏好、健康搭配和人力资源统筹等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江苏江南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