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工友涉嫌洗钱,请立即登录案件系统配合调查!”近日,杨女士接到自称“警方”的来电时,紧张得指尖微微发抖。当诈骗分子通过抖音发来“公安部案件查询系统”的链接时,她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贵州铜仁农商银行在春日里开展宣传活动的场景——身着制服的金融宣讲员反复强调:“凡是索要密码、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在这场与诈骗分子争分夺秒的“密码守护战”中,杨女士运用从银行学到的“三绝技”成功守护了自己的账户安全。一是凭借对“线上办案”话术的了解,识破了诈骗分子伪造的“警官证”;二是认清“安全账户”的陷阱,果断挂断了诈骗分子的视频通话;三是意识到“信息泄露”的风险,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进行核实。随后,在民警的协助下,杨女士来到铜仁农村商业银行坝黄支行,更换了可能已泄露信息的银行账户。
这一情景,正是铜仁农商银行“最后一公里”反诈工程的生动体现。在当前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诸如“伪造通缉令”“AI换脸视频”等新型诈骗层出不穷的形势下,该行积极创新,构建“三度防护网”,借助金融夜校开展“沉浸式教学”,深化群众对反诈知识的认知度;在“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设立“反诈联络站”,提高对诈骗信息的响应速度;与公安部门建立“警银”联防机制,增强对诈骗行为的拦截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