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7月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 ——以屯留农商银行为例 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思考 农商银行中后台员工作风转型的探索 ——以简阳农商银行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 作者 彭鑫 张敏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农商银行凭借“点多面广”的人海战术,在竞争程度相对不高的农村市场实现了“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发展,并长期占据着龙头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型银行业务不断下沉,农商银行面临着“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严峻局面。在科技、人才等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农商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持续冲击和不断挤压。如何有效突围,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农商银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农商银行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面临的经营困境

(一)员工队伍短板制约发展。一是传统优势未传承发扬。员工缺乏文化认同,对老一辈农信人与客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鱼水之情,以及“三勤、三铁、三水”奉献精神认识不深、感悟不强、实践不够,导致很多服务跟不上,客户被迫流失、市场被抢夺。此外,许多年轻员工对农村的风土人情不了解,无法真正融入乡村。二是“躺平”心理蔓延。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内部考核打破“大锅饭”的背景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员工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增大,干劲不足,缺乏拼搏奋斗精神,执行力弱。三是员工合规意识淡薄。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影响,员工思想波动大,异常行为屡禁不止且隐蔽性强,业务流程不规范操作时有发生;重业务发展、轻合规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

(二)大型银行下沉挤占发展空间。大型银行基于科技水平、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和高收益贷款反哺的底气,推出的普惠小微贷款产品利率持续走低,大大超出了农商银行对优质客户的“黏合力”。在新增贷款客户拓展乏力、存量贷款客户不断流失的夹击下,受业务结构单一、长期依赖贷款收入影响,农商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三)资产质量下行削弱资本积累能力。当前,受经济下行以及粗放粗管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不足与涉农贷款风险的特殊性,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管控压力持续加大,“前清后冒”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普遍背上了不良贷款“沉重包袱”,削弱了内部资本积累能力。

(四)公司治理缺乏约束与制衡。农商银行虽然建立了相应制度和明确履职边界、完善激励约束等相关机制,但相比大型银行,其公司治理体系存在“形似神异”等问题;“三会一层”的运作模式更易受乡土文化影响而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关联交易管控上,以及流程制度、运行机制、科技赋能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策建议

(一)以文化引领强化内驱力。一是打造“奋斗者文化”。构建“不让奋斗者吃亏”的绩效考核标准,让有信仰、有本领、有业绩、有规矩、有担当的奋斗者“有为有位”,让主动性弱、业绩平平、小富即安的普通者“奋发有为”,让“开倒车”、不作为、没担当的混事者“栗栗自危”。同时,重塑新时代“三同、三水、三勤、三铁”农商“背包精神”,培育农商员工朴实、真诚、热情、温暖的精神特质。二是打造“守规者文化”。扎实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加大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建立违规违纪听证制度及员工晋升合规审查制度,不断筑牢“不敢违规”惩戒机制、“不能违规”防范机制、“不想违规”保障机制。同时,常态化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对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和重点业务领域排查,向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坚决“亮剑”,保持异常行为整治高压态势。

(二)以错位经营打造竞争力。一是巩固人缘地缘优势。构建共生共赢大格局,加强“政银企”合作;通过派驻“金融村官”等方式鼓励全员“走出去、沉下去”,做到与地方政府重点工作贴得更紧、和基层百姓走得更亲、跟广大客户靠得更近,并将服务做到百姓心坎里,以真情换真心,以担当换民心,形成农商银行在当地不可替代的地位。二是全方位提高服务效能。在服务渠道优化上,要顺应客户离柜化趋势,推动物理网点场景化转型、普惠站点综合化转型、营销服务多元化转型,更好地触达客户,为客户提供金融和非金融等多元化服务。在机制流程优化上,通过精简流程和管理环节,将资源向基层和创利部门倾斜;健全容错机制,推动内部管理效能提升,将“决策快、资源配置优、员工积极主动”的管理优势转换为服务优势。在产品创新升级上,通过对当地产业进行细分、对客群进行分类,开发有特色的专属信贷产品。

(三)在风控一体化中寻找突破。一是源头把控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坚持风控优先原则,做到控大额、控多头、控集中度风险“三控制”,坚守不违规、不盲目、不攀比“三原则”。同时,要遵循大数法则,大力推进“增户扩面”,坚持效率优先,并重塑风险考核和管理机制。二是在操作上,打造“线上+线下”防控体系。引入多机构、多维度外部数据,推进数字化风控转型;通过建立数字驱动的风控决策机制,提升风险识别、监测、计量能力,为贷前授信审批、贷后监测预警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加强风险预警管理,提高风险底线意识和风险源头管理意识;加强授信业务集中度风险监测与管控。

(四)构建“形神兼备”治理体系。一是厘清职责边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运行规则、管理制度,界定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和主要工作内容,确保各治理主体履职不缺位、不越位。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强化履职评价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三会一层”更好发挥作用。二是主动拥抱监管。农商银行要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拥抱监督”,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理解各类政策,实现合规关口前移,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并全力配合监管部门推进关联人信息完善、员工异常行为整治等工作;通过穿透式识别,进一步健全关联交易管理体系,提升关联交易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永丰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