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10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运城农商银行开展“暖企上门”活动 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 “银媒融合”大有作为 江阴农商银行深耕差异化发展路径  构建“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生态 风华二十载 金融报国时 ——北京农商银行以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华章 图片新闻 武汉农商行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 金融赋能激发消费活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金微评

“银媒融合”大有作为

□ 作者 徐道红

目前,金融机构通过跨界融合开展的业务模式众多且成效显著。然而,在众多可融合资源中,具有极强能量的媒体与银行的融合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主要原因是双方均用传统思维模式来看待自己与对方的作用和能量,没有发现彼此的潜在资源、动能和广泛的合作空间。

事实上,如今的银行早已跳出“等客上门”的传统模式。无论是主动下沉服务重心,还是深入村社、走进千家万户,这份高频次的贴近服务早已做到了“狗不叫”的熟稔——银行人对村民(居民)的家庭情况、经营需求乃至生活细节的了解,远超常人想象。

多年来,银行依托地缘、人缘优势衍生出众多不可多得的资源,但受自身条件所限,此类资源被大量浪费或闲置。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其外延能力极强,能对接不同单位、行业、领域的资源。媒体以非金融资源与银行客户对接,能帮助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并进行获客、留客,还能拓展到银行原本无法拓展的业务,让银行客户省到自己原本省不到的钱、享受到原本享受不到的福利,使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黏合度更强,进而形成排他性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媒体通过“银媒融合”能得到自身无法获取的客户,变现所拥有的资源,从而开拓稳定的营收渠道。“银媒”联手,不仅各自拓展了赋能的外延、丰富了赋能的内涵,还将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生态。

“银媒融合”服务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决定其模式必然是复杂的。牵头媒体必须熟悉金融行业,拥有广泛且多元化的资源,需建立专业的运营队伍,搭建可多向奔赴的科技平台。参与“银媒融合”的媒体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实力较差的媒体不易介入。牵头媒体单位的领导还需拥有大格局与大胸怀,在模式设计上要多利他,用利他来形成利己。

“银媒融合”是双向奔赴。金融媒体要主动积极推进,银行也要积极响应。谁率先实现深层次“银媒融合”,谁就能取得业务拓展的主动权,筑牢防范恶性竞争的“防火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