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10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要闻 运城农商银行开展“暖企上门”活动 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 “银媒融合”大有作为 江阴农商银行深耕差异化发展路径  构建“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生态 风华二十载 金融报国时 ——北京农商银行以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华章 图片新闻 武汉农商行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 金融赋能激发消费活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阴农商银行深耕差异化发展路径 构建“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新生态

□ 作者 吴嫣

今年以来,江苏江阴农商银行深耕本土、持续探索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围绕客户“生产、生意、生活、生命”四个维度搭建金融场景,推动辖内营业网点从交易处理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其中,该行分层分类建设“综合支行、普惠支行、社区型网点”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成为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关键举措。

服务集群发展

打造综合支行

综合支行是江阴农商银行服务地方主流经济、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力军,其核心定位是深度融入地方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该行紧扣江阴市“34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布局、江苏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推动综合支行立足地区产业实际,形成“一行一品一特色”的服务格局。例如,江阴农商银行新桥支行围绕高端纺织业探索有效服务路径;云亭支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要塞支行深耕金属新材料产业……这些支行通过与商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深度合作,提供批量获客与集群服务,精准对接服务当地的优势产业。针对江阴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特征显著的特点,该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核心企业为枢纽,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资金链”五链融合的产融生态。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供应链金融贷款余额8.6亿元,贷款客户445户,其中小微企业客户占比超99%,首贷户占比61%,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该行创新实行“全场景产品矩阵+全流程数字驱动”模式,依托“壹链通”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办理与风控,相关业务始终保持“零不良”。该行成立科创中心,推动高新支行全面转型为服务科创企业的专业支行,通过创新搭建产品矩阵、举办科技金融对接会、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等举措,打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该行服务联合银行下发的3700余家重点科创企业成效显著,合作覆盖率63.8%、授信面30.5%,累计授信规模达168.5亿元。

坚持“做小做散”

打造普惠支行

普惠支行是江阴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服务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专门窗口”。江阴农商银行直面当地近17万户个体工商户的庞大市场,将普惠支行广泛布局于专业市场、商贸集中区等小微经济活跃地带。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短、频、急”的融资特点,该行持续迭代优化“e经营”“全澄易贷”等线上化、标准化普惠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通过灵活授信手段,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可得性。

该行系统化推行“三化六步法”(“三化”即数字化驱动、网格化营销、标准化执行;“六步法”即明目标、选客群、定网格、搭渠道、巧营销、善督导)网格化营销模式,确保金融服务精准触达。这一体系有效推动了客户经理“沉下去”“深下去”,实现了对网格内小微客户的精细化服务,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截至6月末,江阴农商银行普惠领域贷款规模达363.55亿元,较年初增长10%;有效个人贷款客户4.7万户,较年初增长5.33%。

推进生态共融

打造社区型(零售)网点

社区型(零售)网点是江阴农商银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百姓的“便民驿站”和“邻里中心”,其核心是构建“金融+生活”生态圈。该行积极打造“智慧校园”“乐澄文旅”“智慧医保”等“政银”合作平台与民生场景。截至目前,江阴农商银行已接入332家诊所、431家药店、百余家文旅商户,有效引流客户并沉淀资金,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该行着力构建覆盖儿童、青年、老年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服务矩阵,通过开展儿童财商教育、提供青年创业消费金融服务、定制家庭理财方案、打造专属“银龄”产品体系等方式,引流并服务不同客群。截至目前,该行已建成四家零售特色主题银行,不仅有效提升了客户黏性,还成功将流量转化为营销商机。江阴农商银行与党政、商会、村居、高校等401个党组织结对,将金融服务融入社会治理网格。通过“人才双培”工程,该行选派业务骨干到市镇村挂职,并将全市划分为276个行政网格,推动客户经理深入网格、扎根一线,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提升服务能力,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触达和生态链的深度共融。

未来,江阴农商银行将继续深化网点差异化布局,持续优化综合支行、普惠支行与社区型网点的协同效能,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治理脉络;通过强化“政银”合作、拓展场景生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与可持续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