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农商银行服务地方经济、链接城乡客户的核心抓手,江苏句容农商银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定位,以新媒体为突破口,打破传统传播局限,构建“矩阵化布局、分层化创作、场景化应用、长效化运营”的新媒体工作体系,既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更推动金融服务向精准化、普惠化、年轻化转型。
构建多平台协同传播矩阵
单一平台难以满足当前多元化、碎片化的传播需求,句容农商银行打破传统思维,摒弃单点发力模式,着力打造“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三位一体协同传播矩阵,依据各平台差异化属性,实施差异化定位,形成功能互补、效能叠加的传播生态。
依托微信“熟人社交”生态,该行将视频号定位为存量客户深度链接与品牌信任沉淀的核心阵地,围绕“乡村振兴金融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措施”等主题,以“图文+动画”形式拆解专业条款;记录重要会议、特色活动、网点开业仪式等多重场景,同步剪辑高光片段形成短视频,让客户直观感受该行发展情况;推出《反诈小课堂》《存款保险小常识》等内容,通过“案例+提示”增强客户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巩固当地客户归属感。
针对抖音“年轻客群集中、算法推荐精准”的特性,该行将其作为品牌破圈与触达潜在增量客户的核心渠道,内容制作注重趣味性、话题性与传播适配性,结合当地热点和节日活动,开展互动化运营,以“短、平、快、易传播”的风格,提升该行在年轻客群中的知名度与好感度,有效拓宽品牌“朋友圈”,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
该行将直播作为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客户即时沟通的重要载体,以更直观、更具沉浸感的方式向客户呈现金融服务、产品推介、营销活动等内容,实时解答客户疑问,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造“零距离”服务体验新场景。
打造总分联动的内容生产体系
该行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构建总行、部门、支行三级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内容生产体系,保障内容输出的专业性、针对性与丰富性,形成“总分联动、全员共创”的良好工作局面。
该行围绕重要节点策划主题宣传,通过节庆短片传递人文关怀、重大仪式直播展现稳健发展态势,系统向社会传递该行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同时,该行策划并长线培育《行长说》《客户说》等一系列IP栏目,从多维视角立体讲述农商银行故事,将单次宣传转化为持续性品牌沟通,有效培养客户关注习惯。
该行业务部门账号围绕“金融+生活”场景,推动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深度融合,避免“硬广式”宣传;以零售金融部“福地金融生活圈”为例,通过探访当地优质收单商户、联动政府消费节活动等方式,将支付结算、商户信贷等金融产品自然嵌入消费场景。
该行鼓励并支持支行及一线员工开设个人或机构账号,打造宣传“轻骑兵”,内容创作形式多样,涌现出反诈情景剧、金融知识段子化解读、《客户经理的一天》等大量源于一线、贴近生活的作品,有效拉近了与社区居民和当地客户的距离,打通了品牌宣传与客户沟通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实时化客户互动渠道
在短视频内容常态化输出基础上,该行将直播作为提升客户参与度、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成功应用于多个业务场景,实现从单向信息输出到双向实时互动的转变。该行将贵金属展销会、特色存款推介会等传统线下活动迁移至线上直播间,通过专业讲解、模型展示及实时互动问答,有效突破线下活动的地域与时间限制,借助平台即时下单功能,形成“宣传—咨询—销售”一体化链路,拓宽获客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举办线上理财沙龙、普惠金融政策宣讲会等活动,该行将专业金融知识与服务送达更多客户,客户无需出门即可参与活动,与专家实时交流,深化对金融产品与政策的理解,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及性。
夯实“全员参与”的保障机制
为实现新媒体工作制度化、长效化,该行推动工作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重点从组织、培训、激励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激发全员创作热情。同时,该行成立全行层面新媒体兴趣小组,作为内部交流学习平台。总行办公室为新开账号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内容涵盖账号定位、内容策划、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同时,该行统一采购并配发基础直播设备,提供标准操作流程指导,解决基层一线的技术难题。
该行按季度常态化开展“新媒体小课堂”,邀请内外部专家授课,课程覆盖前期策划、文案撰写、拍摄技巧、后期剪辑等全流程技能,系统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保障全行新媒体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该行制定《新媒体运营专项激励办法》,将粉丝增长、内容播放量、活动转化率等关键指标与绩效奖励挂钩,明确正向激励导向;同时,每季度开展“优秀作品”评选与表彰,树立工作标杆,在全行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与创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