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5年11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如何提高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质效 破解“熟人社会”基层金融机构监督难题 ——以秭归农商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增值路径 以“商业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效率 ——以万安农商银行为例 推动党建与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有机融合 ——以资中农商银行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商业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效率 ——以万安农商银行为例

□ 作者 张先乾

在金融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普惠金融宛如一颗璀璨星辰,承载着促进金融资源公平分配、推动社会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使命。它旨在让金融服务跨越阶层与地域的鸿沟,惠及每一个有需求的个体和群体,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普惠金融的实践征程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如影随形:如何确保普惠金融既能广泛覆盖、深度渗透,又能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与长久延续?答案清晰而坚定——必须以“商业可持续”为前提。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积极践行者,江西万安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坚持“商业可持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万安农商银行自身而言:“商业可持续”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一是资本补充。只有保持盈利,才能通过内源性资本积累来补充资本金,满足监管要求,支撑业务规模的扩张。二是风险抵御。普惠金融客户风险相对较高,要有足够的利润来覆盖潜在的信贷损失,计提充足的拨备,确保经营稳定。三是科技投入。降低服务普惠客户的成本,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如大数据风控、线上贷款平台等)。四是人才吸引。需要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前景,才能吸引和留住熟悉本地市场的年轻金融人才。

(二)对客户与地方经济而言:“商业可持续”是长期服务的保障。一是可持续服务。万安农商银行要通过健康发展,为“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服务。二是产品创新。有盈利能力的银行才有能力和动力去研发更适合本地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如“乡村振兴贷”等,实现服务的延伸与深化。三是维护金融稳定。万安农商银行是万安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稳健直接关系到地方的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开展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追求“商业可持续”的道路上,万安农商银行一直面临着高风险与高成本双重压力的挑战。一是风险高。普惠客户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规范的财务信息,传统的风控手段难以有效应用。二是成本高。客户分散、单笔金额小,导致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的运营成本远高于其他贷款业务。三是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大型银行借助科技和资金优势不断“下沉”服务,互联网银行也在争夺县域优质客户,对万安农商行的传统阵地构成冲击。四是面对自身能力局限的挑战。在风控能力方面,万安农商银行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风控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在人才结构方面,熟悉现代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在产品服务方面,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如何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有效开展普惠金融

(一)战略定位:深耕本土,“做小做散”。一是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这种传统优势系统化、数据化。万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不仅要会放贷,更要成为农村社区的“金融管家”和“信息节点”。二是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要通过分散化来降低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二)运营模式优化:降本增效。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万安农商银行要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线上贷款申请平台,“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优化线下服务。要将线下网点从单纯的交易场所转型为营销服务中心和客户关系维护中心,与线上渠道形成互补。

(三)产品与服务创新:精准滴灌。一是开发差异化产品。万安农商银行要针对不同客群(如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工商户、返乡创业青年)设计期限灵活、还款方式多样的信贷产品。二是探索“信贷+”综合服务。万安农商银行不仅可以提供贷款,还可以提供支付结算、理财保险、财务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加客户黏性,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作者单位:江西万安农商银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