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也是农信社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信社必须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在已有的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深耕细作农村市场,量体裁衣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保障“三农”金融需求。扎根基层60余年,农信社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变迁,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信社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到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全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线,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全面满足辖区内专业种养大户的信贷需求;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改革政策与农信社经营工作的结合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提升“三农”客户市场占有率和满意度。
加大“三产”金融支持力度。要顺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主动对接“项目突破攻坚”行动,科学布局信贷投放结构和规模。以支持经济园区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寻找金融服务着力点,整合资源、定向倾斜,持续做好对县域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工作;以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让信贷资金深入渗透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积极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业新兴业态发展,扎实做好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学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要以科技金融工程为抓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等的营销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创新内涵和市场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支持商超、餐饮、现代物流、观光农业、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综合运用“小微贷”和特色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支持。要紧跟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拓展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装修贷款、旅游以及其他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要做实对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全面评级授信工作,大力满足其购车、购房、旅游消费、子女出国深造等消费需求;要做好民生贷款营销,抓住大众日常生产生活资金需求集中的时机,积极营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切实承担普惠金融责任。
打好金融精准脱贫攻坚战。目前,脱贫攻坚行动进入到了最关键、最艰难的阶段,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农信社要勇于挑起支持“三农”发展金融主力军的责任重担,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全力聚焦脱贫目标任务,在用好用活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贷款等金融扶贫产品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扶贫政策解读和运用,不断创新金融精准扶贫举措,加大研发新型涉农信贷产品服务,最大限度地给予贫困户信贷支持,有效提升扶贫贷款的覆盖面、满意度和可获得性。
切实落实普惠金融工程。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渠道建设,持续加大POS、EPOS机具布放,延伸拓展农村金融覆盖面、智能化水平;要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金融综合运营能力,让大众充分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要加大对电子银行、自助办税卡、“卡贷通”等现代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着力构建“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渠道”金融服务体系,增强乡镇、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和便利性。
强化互联网数字金融服务。当前,金融与科技正在走向全面互通互融。2017年被誉为金融科技元年,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颠覆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快了银行服务向无人化、自助化、智慧化转变,更多消费者通过“自金融”形式获得了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农信社要加大电子渠道建设力度,积极拓展农村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使互联网数字金融既要成为优化客户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力手段,又要成为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加快建设现代乡村的有效武器。
积极参与诚信社会体系建设。农信社由于受自身盈利水平、历史包袱等原因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其他银行有较大差距,大量赖债、逃债现象势必会让客户经理产生“惜贷、惧贷”思想。因此,只有通过积极打造生态金融环境、构建诚信社会体系,才能让大众的诚信意识得到提高,也才能让农信社降低普惠金融服务风险,更加积极地参与“三农”金融服务,继而有效减少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现象,促进地方金融秩序特别是农村地区金融秩序和谐稳定。
加大居民金融素养的培养。要围绕乡风文明建设,结合“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反假币反洗钱、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科技金融宣传周、普及金融知识服务月、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常态化宣传活动,通过农村地区群众书屋、村级文化室、金融夜校等形式,积极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金融素养,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强化专业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农信社要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锻造一支能征善战、素质过硬、团结奋进的队伍。要持续加强基层员工农业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振兴乡村、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意识,着力培养懂农事、知农事的“三农”金融工作队伍。
(作者系四川省盐亭县农信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