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农商银行建设信用体系的策略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如何加强农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建设信用体系的策略

□ 作者 梁庆河

农民富不富,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的优劣,只有不断通过信用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变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才能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现状

目前,农商银行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征信体系不够畅通。当前,农村地区低净值人群的社会信用意识和观念淡薄,企业业主经营方式粗放、财务管理落后,缺乏正常检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渠道,导致信息不对称。二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中,发现部分村民对金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三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影响,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当做政府提供的“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款。

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策略

农商银行应针对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围绕自身总体改革发展思路,从内生环境建设着手,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围绕产业兴旺,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是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是大力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突出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仓储流通企业发展。加快推广“订单农业贷”,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二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发展。围绕农业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农户、商户、小微企业等,依托“家庭银行”商业模式,采取农户、商户、小微企业主家庭成员担保,以及追加小微企业股东家庭成员和财产担保等措施,加大贷款支持力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发挥智e购商城服务优势,积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展合作,吸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入驻智e购商城。拓展拥有“三品一标”使用标志的商户和化肥、种子、农用机具等农资生产企业入驻,推动实现“农副产品进城、农用物资下乡”。四是大力支持各类高端人才发展。运用“家庭银行”商业模式,结合“信e贷”信息采集,采取移动办贷方式,提供免担保、利率优惠、额度增加、流程优化,高效优质的信贷服务。

2.围绕乡风文明,创新新型产品,助力农村信用环境提档升级。乡风文明,诚信引领,是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精神动力和灵魂所在。一是支持模范人物引领乡村社会新风尚。围绕村庄具有村级以上荣誉称号的特殊客户群体,创新推出“先锋模范贷”“拥军贷”,落实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措施,有效满足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创业标兵、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体生产经营和综合消费资金需求,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二是紧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发放“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贷”,积极支持有现金流的农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PPP类和投贷联动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发放农民住房贷款、家庭贷等方式,满足村民购房、装修需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坚持批量采集与走访采集相结合,全面完善客户信息,建立家庭客户信息档案,借助“家庭银行”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整理分析,全面了解客户家庭金融服务需求,为精准营销和“信e贷”发放奠定基础。四是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实行“集中评定、批量获客、整体授信”,持续扩大信用评定和授信覆盖面,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村民提供家庭综合授信,并根据村民信用状况按年进行动态调整,提供差异化授信。

3.围绕渠道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农村金融设施建设基础。畅通渠道,减少环节,便捷服务,是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要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渠道,打通农村支付结算“最后一公里”。依托大小额支付系统、超级网银、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丰富支付结算手段,优化网点布局,加大ATM、CRS、POS等自助机具布放力度,全面推广聚合支付,不断拓展各类应用场景,完善网上购物、缴费等服务方式,让乡村居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二是全力做好农户信贷服务。以推广“家庭银行”商业模式为抓手,以“职业农民贷”为切入点,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采取“‘信e贷’+福农卡”模式,“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全面推行移动办贷,满足生产经营合理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全力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推广“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对符合贷款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额贷款需求能贷尽贷。四是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多元化市场营销机制,抓住农商银行点多面广、服务灵活优势,在做好通讯、水电等便民服务代收费的同时,试办代客理财、咨询等业务。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实施交叉营销,多种业务组合营销,改善营业服务环境,培植稳定新客户群体。

4.围绕普惠金融,统筹各方力量,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强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合法、诚信和谐的信用生态环境。一是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选取基础金融知识、涉农信贷、支付结算、理财、预防非法集资、维护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二是派驻村主任助理。与村委会结合,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熟悉村庄情况的工作人员,到村庄挂职村主任助理,作为本村金融服务专员,以此及时掌握更多项目信息和资源,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精准度。三是打击恶意逃废债。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的工作联动,依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和其他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大对失信人的惩戒力度。四是实行乡村干部授信优先政策。对村“两委”成员、乡镇机关干部,运用“家庭银行”模式,优先满足合理贷款需求。同时,在充分开发客户渠道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增加客户对农商银行信任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系山东茌平农商银行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