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2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如何完善农商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大数据驱动下的农商银行转型发展 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径 对构建适合农商银行 公司治理模式的思考 存款营销要“拼”好三个关键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驱动下的农商银行转型发展

□ 作者 徐 磊

目前,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迅猛发展。银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机,单纯依靠高利差和信贷高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没有出路,加之农商银行通常还面临着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营销和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多层次、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由业务推动发展向科技推动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战略为银行转型提供动力

银行转型并不陌生,传统银行业的常规做法是靠网点规模、人海战术来获得业务的增长,成本上升的同时却未必有好的成效,导致银行不但背负上沉重的负担、降低了运营效率,同时资本收益率越来越低,管理越来越跟不上,经营陷入泥潭。

互联网、大数据的崛起给银行业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将银行的产品、渠道、营销、管理进行整合,可以将银行的运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对于银行的转型,创新技术手段只是表象,深层次部分是客户运营思路的转变。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客户运营有两大目标:一是增量客户的获取,二是存量客户的提升。如何获取增量客户,目前主要依赖精准营销系统,银行可以将内部线索与外部线索的融合,进行交叉式营销,通过客户的交互沟通,不断优化后端模型;存量客户提升尤其重要,在存量客户中,总有一定比例的客户处于不活跃状态,通过对存量客户的大数据分析建模,可以对每个客户进行特征分析,通过模型判断该客户是否是有效客户,是否有潜力,适合哪些产品;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营销和客户关怀,就有可能将这个客户重新激活,使银行获得资产和交易的提升。

大数据支撑下的运营“数字化”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和数据计算能力的加强,数字化运营变为了可能。

“让数据跑腿”替代“让客户跑腿”。以信贷流程为例:客户申请一笔贷款,过去需要向银行提供很多纸质信息,如身份证、结婚证、收入证明、房产证、银行流水、工作证明等,通过这些材料来证明“我是谁”;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对接更多的数据接口,来对客户进行综合分析决策,完成客户授信,这个过程客户是无感知的。

“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解决客户提供资料的麻烦,一方面提升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资源消耗,使银行逐渐向“成本消耗低,运转效率高、发展速度快”转变。

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大数据首先可以解决数据汇聚问题,通过打通客户在多个渠道商的数据,构建对客户行为及产品交易的深入洞察。一方面监控客户在各个渠道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集中客户的数据,便于后续对客户深挖工作,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汇聚,提升客户数据价值,实现客户精准识别,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营销。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过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建模分析、解读数据这三大层面。通过对客户特征、产品特征、行为特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多维度对客户进行分析、产品匹配;通过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增加客户互动的方式推动营销策略的策划和执行。

技术驱动下的“跨界”合作

行业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逐渐成为未来中小银行业务发展的出路。跨界就是银行依据不同的产品、环境、偏好的消费者拥有的共性、联系的消费特征,把一些没有任何联系的要素进行渗透、融合与延展,通过增加服务手段、赢取客户好感,从而实现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银行只是撑起银行功能服务体系的生产者、网络和流程;银行必须拥有产品、交易和支付平台,并积极引入技术,形成广泛的合作伙伴;如打造共建社区,银行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手段,提供物业缴费、线上报修、车位租赁、生活服务缴费等服务。

智能金融是必由之路,转型势在必行,否则越到后面就越无路可走,只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抓住数字化客户运营的这个核心,银行就能完成真正的转型,在未来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里大展宏图。(作者系江苏东海农商银行副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