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19年1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浅析农商银行库存现金管理 新常态下金融机构纪检监察工作探究 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体会 农金机构参与扶贫攻坚战的途径 建立农信社青年员工激励机制 农信社服务县域实体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信社服务县域实体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以四川省岳池县农信联社为例

□ 作者 金小琳 吴建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信社作为服务县域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应如何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值得探索和思考。本文以四川省岳池县农信联社为例,就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浅析。

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和模式创新不够。一是金融创新没有跟上市场和客户需求。目前仍守着传统的信贷文化和制度流程,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求,新的信贷产品推出少,在文化、电子商务、健康养身等轻资产行业没有涉入。二是金融需求与金融工具运用不相适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攻坚战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但目前对新型金融工具研发设计不够,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

(二)金融支撑力度欠佳。20181~11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9.6亿元,增长了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而经济的加快发展,需要金融更大的支撑,综合来看,金融支撑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一是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虽然小微企业信贷缺口有所缓解,但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企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较小,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更易出现各种经营困难,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较高的风险使中小型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贷款;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加大了清理整顿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政策,封堵了一些长期习惯的融资模式。二是银行对政府和企业信息缺乏了解。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了解不够,由于银政、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支持不及时或不敢、不愿支持。

(四)金融环境打造乏力。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诚信环境的治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机制缺失,对不讲信用者缺乏惩罚机制,加剧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负责人信用意识淡薄,诚信意识不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2018年以来,岳池农信联社胜诉案件85件,胜诉金额5452.65万元,执行64件、金额4825.5万元,执行收回43笔,金额614.1万元,执行到位率仅12.72%;因此,金融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尚需进一步打造。

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县域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在贷款产品上加大对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小微金融的支持;应建立完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信贷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规范企业自身管理,为县域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建立优质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用社“人缘、地缘”优势,下沉服务,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助推新产品研发和电子渠道建设,优化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电话银行的功能;全面推进“惠支付” “云闪付”建设,加快推进线下业务线上化,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二)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优化信贷流程、简化办贷手续,对信贷业务各流程实行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实行限时办结,提高实体经济对信贷支持的获得率;改进信用评级制度,要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的客观实际,针对“三农”,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经济特点,细化评级授信指标、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尽力满足符合条件承贷主体的资金需求;优化融资结构,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社会资金使用率为重点,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办理承兑、贴现等票据融资业务,提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优化产品结构,要研发符合小微企业、 “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 “园保贷”等金融产品,进而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一是加强同业合作,在业务营销过程中,积极与其他兄弟行社组成银团贷款,做到风险共担;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对于金融机构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可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信息项目交流会,结合产业政策和金融产品进行宣讲,增进双方了解,既让企业能借助平台发布融资需求,也让金融机构能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减少拓展新客户潜在成本。二是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融资奖励和差异化监管等措施,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针对小微、涉农和外贸企业贷款设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或政策性担保公司;对银行发放的扶持上述企业出现损失并经确认后,按比例给予补偿、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小微企业的共赢发展;调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并及时发布资金供需信息,减少银行和企业信息搜索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建立起适合“三农”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深化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积极推动落实对恶意拖欠和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开辟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判、快执通道,加大金融案件的执法力度,最大限度提高金融案件的胜诉执行率,保障金融债权的实现。四是要建立客户准入和集中度控制管理机制,加大客户经理准入和考核力度,提高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加快合规文化的建立,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四)规范企业主体融资行为。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自身应规范行为。一是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主动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要求,加强自身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推动产品和服务层次升级,使硬件设施“过硬”;要健全企业财务和管理制度,增强财务透明度,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寻求效益好、信誉高的公司进行担保,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切实增强金融行业支持的信心,进而提高申贷获得率。三是加强自身诚信建设,维护和提高自身信誉,做诚信企业,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行为,为赢得信贷支持创造有利环境。(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农信联社,金小琳系该联社副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