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7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在“链”上下功夫 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新冠疫情下金融消费行为的新特点 扎根“小市场”拓展“大市场”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冠疫情下金融消费行为的新特点

□ 作者 云月秋

新冠疫情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着消费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例外的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心里和金融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有数据显示,银行业“开门红”储蓄类产品呈强增长态势。疫情的爆发具有减值性,因为消费者的居家隔离和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失业率增加,消费者收入呈现减少的趋势,甚至部分人失去收入来源,消费者本能的反应是减少各种消费支出。由于国际疫情的持续,导致居民收入减少会有一定的持续性,强化了居民的风险意识,同时也强化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减少,预防性的储蓄意愿增强。

二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化。疫情使消费者短期内对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恐惧和担忧情绪会蔓延一段时间,增强了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因疫情导致的一段时期的社会生活暂时性“停摆”也加剧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认知,并最终使得消费者呈现低风险偏好。在金融机构的选择上,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国有银行和大银行的服务;在金融产品的选择上,更注重保收益、少风险的产品;在金融服务人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经理,对原有的客户经理粘合度较高,对新的客户经理信任和依赖度降低。

三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方式更加线上化。疫情改变着消费者的金融消费习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方式也同样发生着转变。非接触性金融消费呈现增加态势,线上金融服务、人工智能、远程金融服务呈增长的趋势;消费者更喜欢速战速决的金融消费,简单、便捷、迅速式的金融消费方式将备受消费者青睐。

四是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信贷下降,且不良贷款的形成率将增加。收入下降和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持有谨慎的金融消费理念,消费信贷在一定时期内呈下降趋势。

五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呈地域性特征、年龄特征、职业特征等。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财富积累状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此次疫情中,消费者的金融消费也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

有资料表明,疫情下消费者用于投资理财方面的时间急剧增加。金融机构根据上述变化适时地做出恰当市场反应,以契合和引领消费的金融消费心里和金融消费行为的改变,显得尤为紧急与迫切。

一是品质导向。金融机构应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长期的工作,涉及金融机构的方方面面,应事无巨细、常抓不懈。

二是多元导向。金融机构应注重金融产品开发,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配置金融资产。

三是智能导向。金融机构应顺应市场的变化,及时引导消费者金融消费行为的变化。

四是根据地域的不同,在产品、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具象化的制定经营服务方式。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