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0年12月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防范贷款用途不真实风险的启示 农商银行助农取款业务发展策略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思考 农商银行“线上贷款”发展现状及路径探索 农商银行如何有效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商银行助农取款业务发展策略

□ 作者 邓小强 陈炯

目前,农商银行在县域内虽然拥有最多的网点和助农取款点,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其他银行业务的下沉,农商银行作为农村地区主力军银行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何挖掘农村市场增长潜力,持续占领农村市场成为摆在农商银行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结合四川绵竹农商银行实际,以农商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为题进行了调研和探讨。

助农取款业务现状分析

为深入调研助农取款业务情况,近期,笔者参与了四川绵竹农商银行组织的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的走访,从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部分农民客户不愿意使用银行卡 主要体现在农村年轻客户都外出打工,剩下的以老年客户居多,这部分客户群体不愿意使用银行卡,长期严重依赖现金、存折,对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存在排斥心理。

现代支付工具的冲击 微信、支付宝等现代支付方便快捷,渠道又多,对比现金业务,农村年轻客户群体更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现代移动支付手段,这对推动助农取款服务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

服务回报少 从实际走访看,大多数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理人员觉得代理补贴太少,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驱动,影响了助农取款服务的长效发展。

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亟待加强 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存在台账信息登记不全、未妥善保存业务打印凭证,容易引发资金争议或投诉。二是农民安全用卡意识有待强化。目前,在乡村办理业务的大多数为农村老年人,其金融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对银行卡的密码保护意识不强。调查发现,部分村民操作时也未采取遮挡密码等保护措施,一旦银行卡被复制或丢失,将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

助农取款业务发展的策略

建立健全考 评机制 根据服务站(点)的业务受理量、业务规范性、金融资讯服务、服务环境维护等情况,按季对助农取款服务站(点)进行考评,严格遵照“奖罚分明、进退有据”的原则,对助农取款业务开办较好、信誉高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应适当给与物质奖励和其他金融服务支持,如给予代理人在收单机构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和优惠,给予代理人在贷款融资上提供利率优惠,增加贷款授信额度等。

落实助农取款服务点日常管理工作责任 要落实农商银行支行网点对存量商户的管户责任,管户责任人负责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日常管理,包括巡检、对账、培训、营销工作、故障处理、客户纠纷处理。巡检回访是搞好商户运营,及时解决客户问题,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举措;对低效商户,要做好商户的“促活”,了解客户使用少的原因,探索新的业务需求和合作模式。

探索、创新合作模式 借助与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经营实体的长期合作关系,将“金融便民服务点”升级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在银政、银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选择在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创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支持其成立农旅融合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联合经营和“蜀信e惠生活”电商服务,将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整合服务功能 结合撤乡并镇、村级合并,在县域范围内调整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确保服务点的有效覆盖和发挥作用。将助农取款点升级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实现“八位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功能,即金融产品宣传点、金融产品营销点、金融业务代办点、客户经理驻村工作点、互联网金融体验点、客户信息收集点、便民服务点、创新产品研发点。通过加载电商、商超、物流等功能,将金融发展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连接,增强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和营销能力,提高代理人收入。

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收单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尽职调查、落实管理(培训、对账、巡检)制度,与当地政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切实防范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务风险、道德风险、治安风险,杜绝助农取款服务点假借银行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通过“金融夜校”、信贷员入户调查等方式,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点人员的业务和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务办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单位:四川绵竹农商银行,邓小强系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