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6月2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发展社区金融提升服务效能 农商银行监事会如何高效履职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农商银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路径探索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金融家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以遂宁市农信机构为例

□ 作者 蒋超覃 坤梁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新时代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推动其业务有效发展,推进其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农信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为例,在总结其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为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直以来,遂宁市农信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全方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专注支农支小主业,增加三农金融供给,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依托为农村市场提供了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推动“银政、银企、银商”合作,撬动各方资源,丰富服务功能,保障和巩固了农村金融阵地,彰显主力军银行责任与担当,更好地满足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并乘势而上推进了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 一是遂宁市农信机构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以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遂宁市农信机构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三是深入开展党建共建,在遂宁市农信机构原“七大融合”模式上,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党建+服务民生”新模式,借助“四通”平台,全力拓展商超、医院、校园等应用场景,让“党建+”为经营发展赋能助力。

坚守三农阵地,为助力乡村振兴夯实发展根基坚定 三农市场定位,夯实基础、坚守本源、践行普惠,这是农信机构必须践行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工作中,遂宁市农信机构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战略带来的“窗口”机遇,积极将与各级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质内容落到实处,大力支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走千访万”“整村授信”工程,并加大走访力度,提升走访质量,真正做到“走进三农、了解三农、帮助三农,做三农的贴心伙伴”,夯实发展根基,实现“扩面强基”,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发展基础。

加大信贷支持,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信贷支持三农主体,是农信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随着农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农龙头企业、新型农业主体等快速发展,其资金需求呈现出长期化、大额化、多元化的趋势。工作中,遂宁市农信机构对三农主体有效信贷需求采取了“应贷尽贷”策略,单列信贷资源、简化办贷流程、降低资金利率,建立和推广“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涉农企业/个人+农户”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切实为三农主体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务。实践中,按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职能,积极履行好营销协调服务职责,加大对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的对接沟通,为精准高效营销厘清思路、打好基础,着重在优势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领域加强信贷支持,争取一些系统性、优质、重大涉农项目和优质客户“落户”到遂宁市农信机构。

深化渠道拓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拓宽服务路径 一是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遂宁市农信机构在原助农取款点基础上,创新“服务站+N”共建模式,升级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加强政务、生活、电商等资源整合,丰富服务站功能,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全力构建“政务服务全融合、生活服务全应用、金融服务全覆盖、数字普惠全普及”的新格局,为遂宁市农信机构抓住农村基础客群、巩固农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立重要平台和牢固支点。二是在与退役军人部门联合打造“服务超市”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当前,四川省农信联社遂宁办事处已呈报《关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的专项报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方案》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联席会议方案》等,聚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服务站建设。三是加快网点转型升级和优化网点区域布局。积极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汇报,在提升网点智能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乡镇网点布局,使之与所在区域人口布局、产业布局等经济社会资源分布相匹配,优化网点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提升网点服务效能。

聚力金融创新,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服务手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人、财、物不断齐聚农村,传统金融需求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自助化、智能化、灵活化、便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及非金融需求迅速扩张,要充分满足三农客户需求,金融创新势在必行。为此,遂宁市农信机构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完善支付和服务渠道,适应及参与农村基层治理;重点推进农业信贷、担保、投融资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创新“农民安居乐”“购房贷”“创业贷”等专项产品,用好“农e贷”“农担贷”等特色产品,联合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共同探索“两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共担机制等,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手段。

提升科技赋能,为助力乡村振兴搭建“数字载体” 随着智慧银行的发展,大型商业银行纷纷下沉服务,以社区银行、智能机具等低成本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推进金融产品下乡、进村,持续提升金融科技与大数据运用效能,强力挤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对农村金融机构形成巨大冲击。对此,遂宁市农信机构将紧跟“线下需求,通过线上来满足”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抓好IT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到三农金融服务中,加快数字化转型,聚焦场景化建设,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实现服务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科技金融工程推动三农业务线上化、智能化。

聚焦风险合规,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安全保障。 一是深化“信贷强基”工程。围绕三农信贷业务,遂宁市农信机构将再次梳理信贷制度、优化信贷流程、打造信贷队伍、重塑信贷文化,促进三农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重点涉农领域的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四川省农信联社信贷业务“十条禁令”,严禁发放异地贷款、“化整为零贷款”“多头贷款”,严禁违规“垒大户”,重视贷款“三查”制度的关键作用,严把贷款准入关、审批关和管理关;加大集团及关联客户管理,按照“穿透拉直”原则,“一户一策”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三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持续深化“银政、银担、银保”等合作,通过增设担保、购买保险、争取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有效分散、降低各类风险。

强化银政联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营造宽松环境 一是主动对接各级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地方政府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三农中心工作,并与其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无缝式”的乡村振兴对接和服务工作;紧跟各级政府的乡村振兴规划,把政府的三农中心工作当作农信机构的中心工作,把政府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支持作为农信机构支持的重点来抓。二是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的联系对接,获取当地产业群体分布、市场结构特征、各部门组织架构、资金配置等关键信息,推动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三是及时掌握三农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为遂宁农信机构助力乡村振兴及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进机制创新,为助力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动能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三农服务培训活动,通过月度工作例会、职工大会、“机关小课堂”等方式,推送三农业务知识,提升全员理论水平;定期开展“大讲堂”和学习培训等活动,并组织测试,切实增强团队研究和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调研机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农信机构的调研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融入一线,深入农村、融入农民,实地掌握农村金融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升金融服务,补齐短板。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依托《四川农信(遂宁)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业务竞赛,把涉农贷款投放、“走千访万”活动、“银村直连”工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三农“线上”业务发展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发挥“考核棒”指引作用,积极引导农信机构各条线将工作重心向三农业务倾斜。

加强队伍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农信机构要统一全体干部员工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的思想认识,培养员工忠诚行动力,形成正能量氛围,致力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服务专才”队伍,锻造一支有活力、有血性、有文化的“服务铁军”,充分激发农信机构员工服务乡村振兴的干事创业激情。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信联社遂宁办事处,蒋超系该办事处党委书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