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数字报纸

2021年7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6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理论 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提高农商银行监事会履职质效 “互联网+”趋势下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思考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后疫情时代农信机构经营思路探析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 蒋小军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十四五”规划进入开局之年。对于奋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农商银行,如何在新机遇和新挑战中,依靠地缘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笔者认为,农商银行要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坚持党建引领,专注支农支小主业,强化科技赋能,优化金融服务,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农金力量”。

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商银行多年来的传统信贷产品,它适用于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及个体经营户;其贷款种类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农机具贷款、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等,特点是不需要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简单,深受广大农户和个体经营户欢迎。因此,农商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中要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方便、灵活”的作用,通过践行金融普惠,开展“整村授信”等活动,实行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覆盖”。同时,要不断创新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如开办“乡村振兴贷”“惠农E贷”“创业贷”“消费贷”等,有效满足农户及个体经营的信贷需求。

回归本源坚守主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坚持县域法人地位,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再次点明了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重要性。农商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之一,被称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引领者”。因此,对于农商银行来说,回归本源意味着深耕本土,专注主业,要求其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下沉服务重心,“做小、做细、做深”。这既是要求,也是优势。与大型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对地方经济较为熟悉,拥有地缘、体制、客户资源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在对地方中小企业服务过程中,可以占到更多先机。农商银行要服务好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立本源、回主业,这是农商银行坚守发展的根本方向。农商银行“根”在“农”,必须要回归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上,回归到传统业务上,努力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散”转型;坚持“资金不出省、业务不跨县”,新增可用资金主要用于本县域,保持农商银行本色永不变。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在开拓乡村建设资金来源,解决小微企业和农业人口融资难问题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因此,农商银行一是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大势,推进科技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由“支撑者”向“引领者”转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有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二是要切实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通过大数据对客户准入进行判断,实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发展资金;以大数据为突破口,在信贷服务上实行授信申请、准入检查、评级授信、合同签订、利率定价、风险预警、借款还款等方面的“自动化”。三是加快线下线上渠道建设,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升级改造,创新多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客户金融服务体验度,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湖南祁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
ICP证:京ICP备18038405号-1